崇祯十二年腊月,商洛山生龙寨。
冬天来临前,杨嗣昌在河南实行了坚壁清野,闯王大军被逼无奈只能退回到陕西商洛山中。
李自成哈出一口白气,看着它在凛冽的空气中迅速凝结成霜。脚下积雪咯吱作响,远处山峦如银蛇般蜿蜒。这是十年来第一个不必在逃亡中度过的冬天。
"闯王,炭火盆给您帐里送去了。"亲兵搓着手报告,"夫人说小公子有点咳嗽..."
李自成点点头,转身走向大寨中央那座稍显宽敞的木屋。屋内炭火正旺,他的新婚妻子高桂英正抱着襁褓轻声哼唱。见丈夫进来,她急忙起身:"夫君,外面冷吧?"
"比去年这时候强。"李自成接过孩子,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婴儿娇嫩的脸颊。这个取名李来亨的孩子才两个月大,却已经会抓着父亲的手指咯咯笑了。
谁能想到?他这个被朝廷通缉了十年的"流寇",如今竟能在深山里娶妻生子,安稳过冬。李自成望向窗外,炊烟从几十间木屋升起,远处校场上,士兵们正在雪地里操练——用的是李长风提供的火绳枪。
"报!"田见秀掀开厚重的门帘,"探马从谷城回来了!"
李自成将孩子交还妻子,大步走向议事厅。路上经过士兵营房时,他看见周德福正带着几个老兵修补铠甲。这个沧州汉子自从找回女儿,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张献忠反了!"田见秀一进门就压低声音,"就在三天前,杀了谷城知县,又拉起旧部!"
议事厅内顿时一片哗然。李自成却沉默不语,走到炭盆边烤手。去年张献忠假意投降朝廷时,他就说过"八大王不是甘居人下之辈"。如今看来,这步棋下得妙——张献忠在谷城休整半年,不仅补充了粮草,还从朝廷那骗了不少装备。
"杨嗣昌什么反应?"李自成突然问。
"调不动了!"田见秀兴奋地拍腿,"清军从迁安入关,杨嗣昌急调他和孙传庭去辽东!"
李自成眼中精光一闪。难怪这两个月官军的围剿松了许多,原来是被清军牵制住了。他走到墙前,手指划过那张简陋的地图——商洛山往东是河南,往南是湖广...
"闯王,咱们是不是也..."田见秀做了个杀出去的手势。
"不急。"李自成摇头,"让八大王先闹腾几天。咱们的兵,得练到开春。"
他走出议事厅,站在雪地里远眺南方。张献忠选择此时再叛,绝非巧合。那个狡诈如狐的家伙,肯定也算准了清军入关的时机。只是...将来这天下,容得下两个枭雄吗?
夜幕降临,生龙寨却比往日热闹。听说张献忠再反的消息后,士兵们自发聚在篝火旁庆祝。周德福拿出珍藏的烧酒,给每人倒了一小杯。
"敬八大王!"老兵们哄笑着碰杯,"替咱们吸引官军!"
周小花挨着父亲坐下,接过他递来的酒杯抿了一口,辣得直吐舌头。自从回到父亲身边,她每晚都做噩梦,梦见李长风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那个紫檀匣子里的卖身契烧了吗?赵老爷的头颅真的化成灰了吗?
李长风被周小栓发现身份后,知道这里待不住了,不得已和周小花告别,留她一个人在闯营。
不过,李长风答应周小花,一年后来接她过门。
"花儿,发什么呆?"周德福拍拍女儿,"尝尝你弟弟打的野兔。"
周小花勉强笑了笑。她不敢告诉父亲,她在想着李长风,自己腰间还藏着那把鲨鱼皮柄的燧发短铳——李长风给她的"嫁妆"。
"听说没?"周小栓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闯王夫人要给小公子办百日宴,要蒸白面馍馍!"
周围响起一片吞咽口水的声音。对这些常年啃野菜窝头的士兵来说,白面馍馍比龙肝凤髓还稀罕。周小花看着弟弟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李长风说过的话:"跟着李自成,你们永远在逃命。"
远处传来马蹄声。哨兵高声喝问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回答:"老营来使!"
众人纷纷起身。来者是李自成的老部下刘宗敏,马背上还驮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他翻身下马,将麻袋往地上一扔——十几个血淋淋的人头滚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