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腐蚀,是合作。”陈宇把信封塞进她车筐,“下个月棉纺厂是不是要评职称?您要是能拿出国内领先的化纤印花技术,比那些只会写报告的人有说服力吧?”
女人的眼神动摇了。陈宇知道,这个时代的技术人员,既渴望打破铁饭碗,又怕担上“资本主义”的罪名,而他要做的,就是在政策边缘给他们搭一座桥。
暴雨倾盆的夜晚,红旗纺织厂的仓库里亮起点点烛光。
陈宇撸起袖子,和林春芳一起往布料上刷印花浆。门外传来张老虎的骂声:“他娘的,这鬼天气,货车明天能进城吗?”
“能。”陈宇头也不抬,“市交通局今晚有个老同志过寿,您拎两箱茅台去,比啥都管用。”
张老虎踢开脚边的水桶:“你小子消息倒灵通。”
“想赚钱,总得动点脑子。”陈宇看着布料上逐渐成型的牡丹图案,想起前世在广交会上见过的同类产品,每件售价是成本的五倍,“虎哥,等这批样衣寄到香港,咱就该琢磨建印染车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凌晨三点,暴雨渐歇。陈宇蹲在厂区门口抽完最后一根烟,远处的天际泛起青白。他摸出裤兜里的笔记本,在“1983年计划”里写下新的一行:
- 注册“新星针织厂”,经营范围:化纤纺织品制造、来料加工
- 挖角棉纺厂三名技术骨干,月薪定为80元(市场均价45元)
- 联系省外贸局,以“集体所有制企业”名义申请进出口权
钢笔尖在“集体所有制”几个字上停顿片刻。他知道,这个擦边球打得险,但却是此刻能规避政策风险的唯一办法。远处传来第一声鸡啼,陈宇站起身,拍掉裤腿上的草屑——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章节尾声:
当陈宇带着盖着红戳的营业执照从工商局出来时,张老虎正靠在门口的梧桐树上,手里晃着一张纸:“小子,你猜我在县档案馆查到了啥?”
他扬了扬手里的资料:“红旗厂建厂时,地下埋着二十吨化纤原料,是1965年从日本进口的,后来因为文革停了项目,一直没动过。”
陈宇瞳孔骤缩,想起前世传闻中“纺织厂地下宝藏”的故事——原来不是传闻,是真的。
张老虎咧嘴一笑,露出金牙:“现在这些原料归咱了,你说,该怎么谢我?”
陈宇也笑了,他知道,这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博弈。而他手里的底牌,才刚亮出来第一张。
喜欢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请大家收藏: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