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

第235章 亲人来城(1 / 2)

距离婚期只剩三日,赵亚楠心底仍萦绕着几丝慌乱。父亲和婶娘的安置问题像根细针扎在她心头——若将娘家人安置在王府落脚,难免显得生分。

可若归入将军府,又怕父亲与镇远大将军熟络后,自己那些“蚊香是父亲所教”的托辞露出马脚。思来想去,唯有那座小住的院落最妥当:将军府规矩森严,山里的父亲和婶娘他们定是拘谨,倒不如让他们在小院里自在些。只是成婚那日的拜别礼,怕是要委屈二老了,她轻叹一声,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

叫来阿武后,她斟酌着叮嘱:“你明日带何三先回乡,租两辆舒适稳妥的马车,将爹和婶娘何叔他们接到小院。”顿了顿,又从衣柜深处取出几卷托李婶赶制的湖蓝棉麻、豆绿缎面衣裳,“把这些带着,若家中没备新衣,正好应急。”布料在春阳下泛着柔和的光,她想起父亲在山间采药的背影,喉间突然发紧——那些藏在驱蚊香里的山野秘方,那些谎称“父亲教的”生活智慧,此刻都成了横在血缘与身份间的薄纱,轻轻一戳就会破。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蜿蜒的山道,阿武和何三赶着两辆马车缓缓驶入。车轮碾过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惊起了几只灵巧的山雀,扑棱棱地飞向雾蒙蒙的天空。远处的鹰嘴崖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崖下那几棵合抱粗的香樟树,正是赵亚楠老家的标志。

一路上,何三兴奋得不行,眼睛亮晶晶的,不时伸长脖子张望着熟悉的山路。他心里盘算着,这次总算能让爹娘和大哥他们好好到城里转一转了,去瞧瞧那些气派的楼阁、热闹的街市,还有说书先生口中神奇的玩意儿。可一想到姐姐交代不能去茶楼,他又满是疑惑,挠了挠头,小声嘀咕:“茶楼有啥去不得的?”但姐姐的话,他向来是最听的,再多不解也只能默默压在心底。

姐姐让他们把家人安置到她现在居住的小院,何三觉得这主意再好不过。那座小院清幽雅致,平日里只有姐姐一人居住,还有丫鬟照顾,爹娘过来住,自在又方便,不用担心将军府里那些繁琐规矩。这次赵亚楠还特意托阿武带回来许多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马车上。她太了解山里人了,知道给他们银钱,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置办的新衣服也会收在箱底舍不得穿,放的都不合身了,所以这次一人备了好几套,就怕他们没有准备。

经过一路奔波,马车终于停在河对岸。婶娘和何大爷早就在门口张望,知道婚期将近,他们既期待又紧张。何大爷一想到王爷那威严的气质,心里就直发怵,手心都沁出了薄汗;雪梅更是害怕,缩在大富身后,脸色发白。小儿子虎子一看到阿武腰间的佩刀,“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紧紧抱住雪梅的腿。

大富好不容易哄住儿子,想劝雪梅一起进城,可雪梅怎么都不肯。“我还是不进城了,家里的鸡鸭没人照料可不行。”雪梅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小声说道。大富急得直跺脚,他上次和师傅进城都没好好逛逛,满心期待这次能去看看何三跳舞,再见识见识城里的新鲜玩意儿,没想到雪梅说什么都不愿意去。

婶娘望着雪梅,眼底满是担忧。留儿媳一人在家,她实在放心不下。何三见状,快步上前拉住雪梅的手,温声劝慰:“嫂子,别担心。咱们不住王府,姐姐特意安排了座幽静小院,一家人住在一起,自在得很。要是你害怕,大婚那日咱们就不去王府,在小院里备桌酒席,照样热闹!”

雪梅咬着嘴唇,犹豫半晌,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大富在一旁长长舒了口气,眼里闪过欣喜。他早就盼着进城,好奇弟弟在城里究竟如何跳舞谋生,更想借着妹妹的喜事,开开眼界。

婶娘拍了拍胸口,露出欣慰的笑:“我前日就捎信给你爹娘,让他们过来帮衬几日。家里就唤男养的兔子、鸡鸭需要照料,有他们看着,错不了。”雪梅爹娘住得不远,走山路半个时辰就能到,想着顶多也就离开三四日,婶娘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