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

第197章 浙贝母清痰散结(1 / 2)

(立春·肺结节患者的危机)

立春清晨,市第一医院CT室的荧光屏映着45岁陈先生的肺部影像,1.2cm的磨玻璃结节像块挥之不去的阴影,比半年前增大了近一倍。他捏着TS集团“浙贝母散结片”的药盒,指节发白:“苏医生,我按时吃了半年,怎么结节反而长了?是不是假药?”

苏怀瑾盯着CT片,结节边缘的毛刺让她心头一紧。陈先生舌红苔黄腻,关脉滑数如痰块滚动,寸脉弱得像游丝,典型的痰热互结、肺气不足。“先做病理穿刺,”她转身对实习生说,“取三片药碾碎,做显微鉴别。”

候诊区传来陈先生的怒吼:“骗子!广告说浙贝母来自浙江,结果根本没用!”苏怀瑾接过显微镜玻片,瞳孔骤缩——棱角分明的晶体结构,分明是湖北贝母的特征,而非正品浙贝母的扁球形淀粉粒。“陈先生,这不是浙贝母,是伪品。”她调出《中药鉴定学》图谱,“正品浙贝母扁球形,表面白色粉性足,含浙贝母碱能散结;伪品湖北贝母含贝母辛碱,反而促进细胞增生。”

治疗室里,陈先生攥着苏怀瑾的手不放:“我是不是得了肺癌?”她轻轻拍了拍对方的手背:“别慌,先停用伪药片,改用浙贝母15g打粉,配夏枯草、猫爪草,先清痰热。我们联合胸外科做活检,一定查清楚。”话虽如此,看着CEA轻度升高的报告,她心里清楚,TS集团的基原造假已经不是简单的疗效问题,而是在拿患者的生命赌博。

中午在值班室吃泡面时,苏怀瑾收到一个匿名快递。拆开牛皮纸信封,里面是泛黄的病历复印件,落款是祖父苏敬之30年前的签名,诊断栏写着“误诊肺结核致患者死亡”。附纸条上印着猩红大字:“下一个就是你。”

她的手剧烈颤抖,泡面汤洒在白大褂上。祖父生前最重视病案记录,这份复印件上的字迹歪斜,治疗方案漏洞百出,明显是伪造的。立刻联系省中医药管理局调取原始档案,果然发现医院信息系统被入侵,电子病历被篡改,而权限日志显示,操作时间正是TS集团医药代表王经理被捕的前一天。

“苏医生,陈先生的病理结果出来了!”护士的叫声打断思绪。非典型增生的诊断让苏怀瑾立刻起身,路过护士站时,看见陈先生的妻子在走廊抹泪,手机屏幕上正是TS集团的广告:“浙贝母散结片,结节患者的福音。”

多学科会诊室里,胸外科主任敲着CT片:“结节血供丰富,建议尽快活检。”苏怀瑾举起真假浙贝母饮片:“伪品不仅无效,成分还可能刺激结节生长。《本草经疏》早就说‘药品真伪,生死攸关’,现在看来,这不是误治,是蓄意犯罪。”

深夜整理祖父的病案时,苏怀瑾发现原始记录里夹着一张泛黄的便签,是祖父的字迹:“浙贝母必用宁波产,切片忌见阳光,晒后易生伪晶。”对比TS集团的伪品,正是晒干过程中混入了湖北贝母,导致有效成分完全改变。

凌晨两点,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保卫科老张探进头:“苏医生,有人翻住院部的垃圾站,手里拿着您的病历本。”调取监控后,画面里闪过王经理的得力手下,袖口的毒蛇纹身格外醒目——和上次寄恐吓信的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