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诗歌赏析
首联:描绘邻人形象与家境
- “锦里先生乌角巾”,开篇便描绘出锦里先生头戴黑色角巾的质朴形象,“乌角巾”点明其平民身份,展现出一种儒雅、闲适的气质。“园收芋栗未全贫”,说明他家园子里种植的芋头、栗子有收成,生活虽不富裕,但也不至于贫困,初步勾勒出邻人的生活状况。此联从外在形象到生活条件,简洁地为锦里先生画像,给读者留下初步印象。
颔联:体现邻里和谐与生活平和
- “惯看宾客儿童喜”,写家中儿童习惯看到有客人来访,表现出邻里间经常往来,关系融洽,孩子们也因此养成热情好客的性格,充满童趣。“得食阶除鸟雀驯”,描绘鸟雀在台阶边啄食,与人亲近,显得温顺驯服,侧面烘托出这里生活环境的平和宁静,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此联通过儿童和鸟雀两个细节,生动展现出锦里先生家日常的温馨场景。
颈联:描绘江景与出行方式
-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描绘了一幅秋日江景图。秋水不深,仅有四五尺,江上小船刚好能容纳两三人。“才”字突出水之浅,“恰”字强调船之小,二者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勾勒出当地独特的水乡风情,为下文诗人前往拜访增添了画面感。
尾联:营造送别时的美好意境
-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傍晚时分,江村笼罩在暮色中,白沙、翠竹在余晖下别具韵味。锦里先生将诗人送至柴门,此时明月初升,洒下清辉。“白沙翠竹”描绘出江村景色的清幽,“月色新”不仅点明时间,更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传达出主客之间深厚的情谊,余味悠长。
诗歌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的邻居锦里先生的生活场景,通过对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以及与诗人交往片段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与喜爱,以及对锦里先生一家的深厚情谊 。
- 艺术特色
- 人物刻画与环境描写结合:诗中通过对锦里先生的衣着、家境、家中场景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又以江村秋水、白沙翠竹等环境描写相映衬,使人物与环境相互交融,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
- 细节描写生动:“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等细节,从儿童的反应和鸟雀的状态入手,生动展现出邻里和睦、生活平和的氛围,以小见大,使诗歌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