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基干脆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连想都不愿多想了。
既然这样,
朱雄英也不客气:"那我就先借二十万的中央军给你吧!"
赵基赶紧点头:"好!好!"
要是有二十万中央军从大明赶来,
临安肯定能守住。
看到赵基开心的模样,
朱雄英也微微一笑。
"赵椹!我可以保证!"
"有这二十万中央军过去,绝对能挡住蒙古兵的进攻!"
当年朱雄英跟崇祯做买卖时,
面对百万敌军,才出动十万中央军。
现在不过二十万蒙古兵,
这点儿事根本不算什么。
"太好了!"
"太好了!"
赵基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
只要能挡住这一波蒙古兵就行。
至于后面的大军……
以后再说吧!
一直以来,赵基都是这种性子。
即位后,大宋日渐衰落。
明眼人都知道,蒙古铁骑即将杀到。
大宋面临的危机近在眼前。
即便如此,
赵椹依旧沉溺于酒色之中。
对这场危机毫无察觉。
在他心里一直有个信念:
得过且过。
在他看来,大宋有的是钱。
既然认识了大明皇帝,
有了这条路子,
将来遇到蒙古人,
只要花点钱请朱雄英帮忙就行。
如果朱雄英真能把大宋保护得好,
赵基甚至打算解散所有宋军。
这样又能省下一大笔钱。
打仗时再雇明军来就行。
这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赵基咧嘴一笑,
差点笑出声。
他为自己这个聪明的主意感到得意。
朱雄英则不清楚赵椹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只是冷冰冰地说了自己的条件:
"我的中央军战斗力很强。"
"雇佣费用也很高。"
"二十万中央军,一个月就要五百万两。"
"当然,这只是常规情况。"
还没等朱雄英说完,赵基就急忙接过话头:“五百万两银子呢!”
御书房里。
赵基跟朱雄英商量事情的时候,他所在的这个世界就像南宋一样,形势变得很糟糕。
蒙古大军攻打襄阳,郭靖夫妇拼死抵抗,最终双双牺牲。
可朝廷那边始终没有派援军过来。
襄阳、樊城沦陷后,南方再无天险可守。
那些名门正派、江湖侠士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
蒙古大军攻下江陵后继续向东推进,发动了全面攻势。
而南宋的将领长期被朝廷冷落,根本没什么拼死一战的决心,有的选择逃跑,有的直接投降。
蒙古军队像砍草一样横扫过去,短短几天内就顺长江而下逼近建康。
朝廷这才如梦初醒。
襄阳之战侥幸活下来的全真教第四代弟子申志凡,与赵志敬关系很好,结果遭到不少江湖人士的围攻。
这些人到底是为了维护中原的荣誉,还是另有隐情,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申志凡此时已是孤立无援,面对江湖豪杰的围攻更是难以招架。
刚逃到豫章没多久就被抓住了。
这时这些江湖豪杰又聚在一起,他们盯上的下一个目标是郭靖的儿子郭破虏。
这些人说郭靖背叛了国家,而郭破虏作为叛徒的儿子必须尽早除掉。
他们认为郭靖跟蒙古关系太紧密,在对抗蒙古大军时没有全力以赴。
确实,郭靖跟蒙古之间的确关系匪浅。
在守卫襄阳期间,郭靖与蒙古军队交战时大多时候都不愿下狠手。
毕竟他是金刀驸马,行为受到很大约束。
但回到中原后,他一直忠于朝廷,忠于自己的汉人身份。
多年来拼死守护襄阳,直到耗尽力气战死。
不过江湖上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郭靖能果断出手,比如干掉蒙古主帅,或许就能阻止这场灾难。
当年蒙古入侵就是因杨过刺杀蒙哥大汗才平息的。
所以有人觉得郭靖该对这次襄阳失陷负主要责任。
而且蒙古的崛起很可能也与郭靖有关。
说不定郭靖一家就是蒙古的内应。
甚至有人怀疑郭靖战死可能是个苦肉计,是为了给儿子在蒙古军中谋得高位铺路。
所以,像郭破虏这种叛徒的后代,必须要赶紧除掉。
这些人的宣传口号,不过是一些表面文章罢了。
他们真正的目标,其实完全不同。
之所以会采取今天的行动,其实是出于一种特殊的东西。
倚天剑和屠龙刀!
喜欢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请大家收藏: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