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第58章 想大宋强大还得靠自己(1 / 2)

高君见陆秀夫真发火了,叹了口气说道:“老兄,你怎么这么死板!难道你觉得明朝真是我们的敌人?”

“当然不是,就在家门口,怎能容忍别人安稳睡觉?明朝的中央军这么强,对我们大宋来说绝非好事。他们虽与皇帝签了协议,谁能保证他们会守约?

我觉得,一旦他们发现我们大宋虚弱,肯定会起歪心。就算他们打败蒙古,对咱们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说到底,蒙古和明朝都不是朋友,若想大宋强大,还得靠自己。”

陆秀夫点点头,同意高君的看法。

不过,他也有些担忧:“要是明朝的中央军在清戈江全军覆没,那我们大宋可就彻底没退路了。”

“依我看,最好的情况是中央军受点小损失,但整体实力不受太大影响,最好是能让咱们的军队从中获利。如此一来,大宋才能得到最大好处。”

高君点头表示认可:“你说得对,我也这么想。不过你开头说错了,我并没有故意希望明朝中央军失败。从头到尾,我没做过任何不利于他们的事。”

“只是他们太蠢了,为图方便走山路,还不提前侦查。这种做法简直是兵家大忌,他们自食其果,怨不得旁人。”

高君轻轻敲了敲桌子,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

“这次的战争,我们大宋肯定得参与。我已经向太后报告过了。”

“到时候,会有禁军过来支援。那支十万的大军装备很好,就算仓促应战,也应该是能速胜。”

“我想,我们可以带着几千禁军去救援,把对方的军队解救出来,这样我们立刻就成了他们的大恩人,形势一下就扭转了。”

陆秀夫听完这些计策,忍不住夸赞道:

“高将军真厉害!”

“如果这个计划成功,说不定我们的大宋就能在这次战争里崛起!”

“说不定高将军你的名字会流传千古呢!”

高君谦虚地摆摆手说:

“别这么说,我只是受太后嘱托,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路上都在想关于大明的事。”

“正少卿,你记得皇帝和大明签的协议吗?那笔钱可不少。”

“光是给军队的报酬就有两百万两,总金额更是两千万两。”

“对我们大宋来说,这笔钱压力太大了。”

“等我们救出他们的人马后,估计他们就不会再要这笔钱了。”

陆秀夫听完这话,脸上露出笑容,竖起大拇指说:

“真是一个妙计!”

“既削弱了蒙古军的实力,又收服了大明军,还壮大了我们自己的力量。”

“我们现在就在岳家村。”

“难道这是岳将军显灵了吗?”

高君冷笑着回答:

“等我办完这件事,恐怕岳飞的功劳都要比我差几分了。”

陆秀夫点头附和,对高君的计划非常钦佩。

高君接着吩咐:

“为了赶时间,朝廷的禁军已经先行出发。”

“等到大明军和蒙古军交战时,我们的禁军应该也能赶到。”

“我现在要去翻山过去和他们会合。”

“你带三百禁军跟着大明军,别让他们看出破绽。”

两人商量好后,高君马上出发。

一场三方大战即将开始。

此时的大明军基本已上了山。

陆秀夫带着三百禁军紧跟其后上山。

这座山叫阴山,是清戈江通往临安的捷径。

这阴山平日里倒是个热闹地方,不少江湖人往来南北都要路过这,算得上是条热闹的山道。

大家伙儿这么选,是因为这地方既是条要道,经过时还能顺便祭拜一下埋在这的岳飞。不过呢,这山道对普通行人来说够宽敞,可对于大军来说,就显得窄了些。

朱雄英下令让中央军进山后,中央军们挥舞刀剑,把路两边的小树都砍了,硬生生开出一条十几米宽的大道。这叫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是这么个理儿。

走在后头的陆秀夫瞧见这宽得惊人的大道,心里直嘀咕:这些中央军还真是勇猛!大明朝是不是到处都是这种莽汉?打仗的时候难道都不用计谋,也不远程射击吗?就是两队人马一见面,直接冲上去肉搏,看谁的铠甲结实?回想起来,确实挺像这么回事。

陆秀夫心想,大明朝估计没多少计谋可用,不然也不会做出这种笨拙的事。看来前面的中央军应该是下山了,可能已经跟蒙古的贺冲打起来了。有好戏看了!

岳家村后的阴山不高,原本只是条南北通路。如今经中央军拓宽后,行军速度快了不少。

等陆秀夫带着三百禁军爬上山顶时,前面的中央军已有部分开始下山。只是人数太多,前头的部队下去了,后面的大部队还在陆秀夫不远处的山顶上。

成千上万人的队伍从山顶蜿蜒而下,直达山脚,阳光照在红盔红甲上,宛如一条巨大的红色长龙,壮观得很。

“这大明皇帝真是蠢!”陆秀夫感慨。

在他眼里,中央军太笨,完全不侦察敌情,就这么直愣愣往前冲。前方贺冲带着三万骑兵等着呢,他们居然毫无察觉。要是蒙古人有耐性,等中央军半数走出山谷时突袭,那简直是场灾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首先,中央军翻过这座大山,已经筋疲力尽,再遭袭击,那就更惨了。

嗯哼,蒙古骑兵养精蓄锐,双方一交手,实力立刻分出高下。

再说中央军后头的队伍还困在深山里,要是蒙古军发起攻击,他们就只剩五万人了。

五万对三万,中央军在人数上没了优势。

最关键的是,主力刚从山路上下来,根本来不及布防。一旦受袭,必定大乱。这时候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很快就会崩盘。

唉!

越想越觉得明军指挥不当。

首先不该选这条岳家村的路。

就算上了山,也能派侦察兵下去探查,只要有点马,就能知道下面不远处有蒙古骑兵。

得知敌情后撤退就行,哪来这么多麻烦。

可现在看中央军这样子,显然是不知道下面有蒙古骑兵。

可惜!

不管怎么说,中央军也是汉人,眼看他们陷入险境,陆秀夫心里总觉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