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方式其实很少有人用,毕竟江湖上真正的高手不多,大部分人还是靠外貌动作来判断武功高低。”
郭襄听了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亮光。
“公子,你怎么懂这么多?难道你以前也曾在江湖上走动过?”
常茂听了哈哈大笑:“别胡说了,我看着皇上长大,他一直都在宫里,哪有机会出去江湖?”
“而且咱们大明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内力这种东西,更别说什么行走江湖了。”
郭襄皱眉不信:“可公子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真实的江湖就是这样!”
“如果公子没走过江湖,又怎么会了解得这么清楚?”
常茂也是一愣:“不会吧!难道皇上说的都是真的?”
他怀疑地看着朱雄英问:“皇上,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朱雄英神秘一笑:“要是我说,这些都是我猜的,你会信吗?”
常茂表情认真地点点头:“信。”
“如果是别人说的,我肯定不信,没见过的事,哪能随便猜到这些细节?”
“但皇上不一样,这些年皇上已经做了好多让人想不到的事,简直是神仙手段都有了。”
“也只有皇上能做到这些,我觉得这很合理。”
这时郭襄也震惊了,瞪大眼睛问:“大明的科技都是公子发明的吗?”
显然,她的关注点完全不同。
“刚开始我就觉得大明的军队很强,大概也能猜到你们的科技比宋朝进步不少。”
大宋的武功虽好,但似乎比咱们大明的差那么一点。不过我总觉着,说你明朝的一切科技全靠朱雄英一个人,这事挺奇怪。
郭襄听后有些不信,朱雄英真能有那么厉害?
常茂一听就来了劲儿,抬起头骄傲地说:“当然!你想想,以前的大明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国。没了江湖的大宋什么样,我们大明也差不多。可自从皇帝来这儿,发现火炮和步枪,大明军队立马变强,周边小国都被打服了。”
他又继续:“后来皇帝又搞出轮船和火车,大明军队就能日行千里,打得更远了。西边那么远的地方都被占了。”
常茂越说越激动,就像家里藏着宝贝想让人瞧瞧似的。可朱雄英一直很淡定,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郭襄听得目瞪口呆,看着朱雄英说不出话来。之前就觉得朱雄英不简单,相处时也觉得他超凡脱俗,现在才知道,自己之前的猜测还是太少了。原来朱雄英比她想的还要厉害百倍。
郭襄忍不住问:“大明一开始真的没有这些科技吗?”
光州原本是大宋的地盘,后来因为襄阳失守,光州就在长江北岸,自然成了蒙古的地盘。城里官员有的反抗到底,有的直接投降。
但事实是,等大宋军队撤走,地方官早就打开城门迎接蒙古大军了。蒙古人一路畅通无阻,轻松拿下江南。还有些官员还主动送粮送水,帮蒙古壮大实力。
临安的大宋官老爷们对那些背叛朝廷投靠蒙古的失节官员恨得牙痒痒,天天破口大骂。不过,光州那边的官员虽不地道,但多亏他们这么做,当地的百姓才侥幸躲过一劫。
当年金国和蒙古打了二十年仗,双方拼得你死我活,耗尽人力物力,老百姓受尽折磨。蒙古灭掉金国后,把怨气撒在金国土地上,大开杀戒,血流成河。后来蒙古又拉拢汉人世侯,那是后话。
总之,那时候蒙古在人们眼里跟恶魔差不多,只要挡住他们路的军队,基本都得被灭。但在光州,因当地官员顺从蒙古,百姓反而没怎么遭殃。
甚至到忽必烈招贤纳士时,很多本地汉人跑去投奔蒙古。一些武林门派本就游离于朝廷之外,现在听说号召,也纷纷加入蒙古阵营。
在光州南边五十里有个雷避山,山上有个密山寺特别出名。这庙里供着龙王菩萨,每逢天气反常,百姓就会来这里求雨或止雨。这寺庙不只是管天气,乡亲们大事小事也找它解决,尤其求子最灵验。
据说,只要女子来求子,立刻会被僧人送进长老房里,由长老与之圆房,女子回去后便能怀上孩子。然而,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和尚的后代。尽管传言满天飞,但求子的女子依旧源源不断。
也不知道那些女子的家里是真不在意,还是压根没听说外面的流言。不只是求雨和求子这两件事。
对本地人来说,这密山寺就像万能一样。
有人生病了,就跑来密山寺拜佛;有人觉得被冤枉了,也会跑到龙王庙丘福那边去。
差不多村里的大事小事,只要村民自己搞不定,都会来密山寺找办法。
倒也不能说村民多迷信,对他们而言,密山寺确实能帮上忙。
表面上看,密山寺不过是个和尚庙,但背后挺有实力的。
很多事都有和尚们掺和着。
先说,雷避山下的密山寺有几百亩良田,作为庙产,不用向朝廷缴税。
少林寺能成为中原第一大派,很大程度上靠这些手段赚了不少钱。
也因此,每年都能让密山寺赚不少银子。
再者,密山寺还做放贷生意。
喜欢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请大家收藏: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