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0月26日,当莫斯科工人英勇地占领了全市80%的电话局,连冬宫的御厨都开始罢工时,尼古拉二世才在惊恐中哆嗦着签署了《十月宣言》。这份被革命者讥讽为“厕纸宪法”的文件承诺:成立国家杜马(议会),保障言论自由,扩大选举权。然而,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之中。宣言由宫廷文豪维特伯爵起草,其中埋下了无数陷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国家杜马没有实际的立法权,仅仅是一个“咨询机构”,如同虚设。
2. 选举采用等级制,地主的1票竟然抵农民的45票,这严重剥夺了农民的政治权利。
3. 沙皇保留了解散杜马、宣布戒严的绝对权力,这使得所谓的“改革”不过是一纸空文。
即便如此,自由派知识分子仍盲目地欢呼“俄国迎来了黎明”。在喀山教堂前,律师米哈伊尔激动地焚烧《刑法典》,高喊:“专制已死!”但他没有注意到,街角的秘密警察正悄悄地往小本子上记录着他的名字,一场新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四、革命的预演:街头巷战与权力真空
1905年冬天的莫斯科,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伏特加的辛辣气味,仿佛是革命的怒火在燃烧。12月7日,5000名工人退守普列斯尼亚区,他们用机床、钢琴甚至棺材构筑起坚固的街垒,决心与沙皇军队进行最后的抗争。15岁的安娜勇敢地负责运送弹药,她将手榴弹藏在裙摆下,哼着民谣穿过封锁线:“黑面包会有的,自由也会有的……”那清脆的歌声,在战火纷飞中传递着希望的力量。
政府紧急调来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进行镇压。这些参加过日俄战争的老兵,将在旅顺学到的焦土战术无情地用在了自己同胞身上。他们用大炮平射轰塌公寓楼,往下水道灌汽油点燃地下印刷厂,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火海。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目睹这一切后写道:“他们不是在镇压革命,而是在表演如何摧毁一座城市。”
讽刺的是,当莫斯科总督杜巴索夫向沙皇请功时,尼古拉二世却在担忧更“重要”的事——他在日记中抱怨:“革命害得我的猎狐犬食欲不振。”他的这种冷漠和自私,让人们对沙皇统治的腐朽和堕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尾声:未完成的交响曲
1906年4月27日,第一届国家杜马在塔夫利宫隆重召开。111名农民代表身着粗麻衣,带着质朴与期待走进了金碧辉煌的镀金大厅,与贵族议员们面面相觑。当自由派议员勇敢地提议“土地改革”时,保守派地主却直接朝发言席扔墨水瓶,会议陷入了混乱。这场闹剧仅维持了72天便被沙皇无情解散,史称“短命杜马”。
然而,1905年革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却埋下了致命的种子:
- 工人阶级学会了组织苏维埃(代表会),为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农民们发现联合起来能够逼迫地主减租,增强了他们的团结意识和反抗精神。
- 就连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都摸清了战舰炮塔的操作方法,为革命力量的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持。
正如流亡日内瓦的列宁所言:“这是伟大革命的预演。”12年后,当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关进叶卡捷琳堡的地下室时,卫兵队长尤洛夫斯基的祖辈,正是1905年倒在冬宫广场的请愿工人之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05年革命成为了俄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预示着一场更加波澜壮阔的革命即将到来。
喜欢俄罗斯风云录请大家收藏:俄罗斯风云录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