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风云录

第21章 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 第3节 革命的余波(2 / 2)

1909年盛夏,萨拉托夫省的烈日炙烤着大地,麦田被烤得焦枯。富农斯捷潘开着新买的美国拖拉机,神气地碾过昔日村社共有的牧场。不远处,他的邻居伊万正蹲在茅草屋前,默默地磨着镰刀。因为无法偿还土地银行的贷款,他全家即将被赶上去往西伯利亚的火车。

“尝尝资本主义的甜头吧!”斯捷潘扔给伊万一个德国罐头,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然而,伊万却愤怒地将罐头砸回他的脸上,大声斥责道:“你脖子上挂的是耶稣十字架,心里供的却是撒旦!”

斯托雷平的土地私有化政策,如同锋利的刀刃,彻底撕裂了俄国农村的社会结构:

1. 富农们组建了“土地联盟”,还雇佣了武装护卫队来催收地租,他们的行为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对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 贫农们秘密恢复了“村社黑账”,在夜间集体破坏界碑,以此来表达对土地私有化的不满和反抗;

3. 最激进的青年农民加入了社会革命党,他们用猎枪和土炸弹袭击地主庄园,试图用武力改变现状。

在喀山省,警察发现被吊死的村长尸体上贴着字条:“土地属于上帝,不属于银行。”在乌克兰,整村的农民集体焚烧自家房屋,高喊着“宁可化成灰,不给老爷当奴隶”。就连斯托雷平派出的调查官在密报中也无奈地写道:“每个村庄都像是一个等待引爆的火药桶。”

四、基辅歌剧院的致命枪声

1911年9月14日,基辅歌剧院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序曲刚刚奏响。在沙皇包厢里,尼古拉二世正兴致勃勃地为斯托雷平指点舞台上的布景:“这布景比冬宫的挂毯还要华丽……”然而,话音未落,前排突然站起一个身着燕尾服的青年——社会革命党杀手博格罗夫连开两枪,子弹无情地穿透了总理的胸膛。

斯托雷平踉跄着身体,艰难地划了个十字,朝着沙皇嘶吼道:“快走!”随后便栽倒在血泊之中。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凶手持有的警察局特别通行证,正是斯托雷平为了渗透革命党而推行的“密探特权”。

在这位“铁血总理”的葬礼上,农民代表悄悄地往棺材缝里塞了一把黑土,那是来自被他强拆的村社公地,这一举动饱含着农民对他的愤怒和怨恨。而流亡奥地利的列宁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竟破天荒地喝了半瓶伏特加,兴奋地说:“沙皇自断臂膀,轮到我们登场了!”

到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斯托雷平改革所留下的遗产已然沦为笑谈:

- 西伯利亚的拓荒者中,有60%逃亡到城市,成为了无产阶级,他们将成为未来革命的重要力量;

- 社会民主工党党员数量突破50万,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多数地方组织,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 就连沙皇秘密警察的报告都不得不承认:“农村的局势比1905年更加危险。”

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托洛茨基对前来接头的俄国水兵说:“记住,斯托雷平给了我们最好的礼物——他用绞架教会农民什么叫阶级斗争。”而在苏黎世图书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手稿上添了一句批注:“无产阶级专政不是请客吃饭,是斯托雷平绞架的对立面。”

当尼古拉二世忙着给欧洲各国君主发电报祈求联盟时,他浑然不知,自己的棺材钉早已在这些改革与革命的激烈碰撞中被锻打成型。

喜欢俄罗斯风云录请大家收藏:俄罗斯风云录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