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风云录

第30章 重返高加索 第1节 战争重启(1 / 2)

卷七 双头鹰的重生:后苏联时代的迷茫与探索(1991-)

第三十章 重返高加索:车臣战争与新帝国叙事(1999-2008)

第一节:战争重启: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爆发与初期态势

一、废墟上的独立梦:车臣的百年恩怨

1999年8月的一个清晨,格罗兹尼的废墟上,一辆生锈的卡车缓缓驶过被炸毁的街道。车窗里,车臣总统阿斯兰·马斯哈多夫正用望远镜眺望远方。他的目光掠过那些被第一次车臣战争炸成残垣断壁的建筑,停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的俄军坦克群上。

“同志,”他的声音带着沙哑,“这片土地承载了车臣人四百年的抗争。沙皇的军队、苏联的坦克、叶利钦的空袭……现在,轮到普京了。”

车臣的命运从来不是它自己的。19世纪,沙皇俄国用了五十多年才将这片土地纳入版图;20世纪,斯大林以“通敌”为由将整个民族流放至中亚,造成数十万人死亡;1991年苏联解体后,车臣趁乱宣布独立,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然而,俄罗斯联邦从未承认这个独立地位。1994年,俄军兵分三路进入车臣,试图恢复控制,但最终在惨重的伤亡后被迫撤退。

1999年,历史再次将车臣推向风口浪尖。这一次,战争的导火索是车臣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并在俄罗斯境内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8月,沙米尔·巴萨耶夫和伊本·哈塔卜率领2000多名武装分子从车臣进入达吉斯坦,试图建立“伊斯兰酋长国”。俄军迅速展开反击,但武装分子利用地形优势,给俄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与此同时,俄罗斯境内的炸弹爆炸案让全国陷入恐慌。8月底至9月中旬,莫斯科、伏尔加顿斯克等地接连发生爆炸,造成近300人死亡。调查结果显示,这些袭击由车臣武装分子策划,目的是报复俄军在达吉斯坦的军事行动。

二、普京的铁拳:从达吉斯坦到格罗兹尼

1999年9月的一个深夜,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盯着一张地图。他的手指划过达吉斯坦的边界,停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位置。

“同志们,”他对情报官说,“车臣不再是谈判桌上的筹码,而是必须清除的毒瘤。告诉空军,开始空袭。”

9月26日,俄军对车臣展开大规模空袭。轰炸机呼啸而过,将格罗兹尼的建筑群变成一片火海。空袭持续了近两周,迫使至少10万车臣人逃离家园。

10月1日,普京宣布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及其议会为非法,并下令发起地面进攻。俄军在重炮和坦克的掩护下迅速推进,于10月5日抵达捷列克河。然而,车臣武装分子并未坐以待毙。他们在格罗兹尼的废墟中布下陷阱,准备用游击战拖垮俄军。

“他们以为我们会像1994年那样重蹈覆辙?”俄军指挥官弗拉基米尔·马特维丘克少将在记者会上冷笑,“这次,我们的坦克不会单独行动。”

三、格罗兹尼的废墟:钢铁与火焰的交响

1999年12月,格罗兹尼的冬天比往年更冷。俄军的坦克群像钢铁洪流般涌入市区,而车臣武装分子则藏身于地下室和废墟中,用狙击步枪和手榴弹进行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