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主观感受或许是身体内无数微观生命与神经网络博弈的最终呈现,而这一切,或许都和求生逻辑息息相关。
就像顾神说的,意识为行为赋予主观喜好,而喜好的底层,可能是生命体为了生存做出的选择。”
洛尘继续说道:“你看,顾神提到高等与低等生物对死亡恐惧的差异,完美印证了这一点。
草履虫遇到刺激,只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改变纤毛摆动方向,这是基因预设的机械反应;
但人类面对死亡威胁时,杏仁核评估危险、前额叶皮质参与高级认知,这种复杂的神经 - 心理机制,正是高等生物求生逻辑独有的体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洛尘随手调出一段 r - K 选择理论的对比视频:“从进化策略看更明显。
昆虫作为 r 策略者大量繁殖,个体求生简单本能;而哺乳动物作为 K 策略者注重后代质量,会为保护幼崽展现出复杂的情感行为。
这说明高等生物的求生逻辑,早已突破了单纯的基因本能,开始和意识深度绑定 ——
就像大象会为死去的同伴守灵,人类会研发疫苗对抗疾病,这些行为背后都有‘选择’的影子。”
骁睿敲击键盘,调出蚂蚁筑巢与大象守灵的行为对比图:“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的基础生存方式,比如候鸟迁徙、蚂蚁分工;
但高等生物的‘求生逻辑’,却能让它们做出超越本能的选择。
就像北极狼围圈护崽,既有群体生存的本能,又有意识驱动的协作;
人类对某些颜色、食物的偏好,或许也是在漫长进化中,由求生逻辑筛选出的‘生存优势信号’。”
“完全正确。” 洛尘回复道。
洛尘继续说道:“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昆虫的简单神经系统只能产生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比如飞蛾扑火、草履虫遇刺激转向 ——
这是求生策略的初级阶段。” 他手指划过虚拟屏幕,调出脑进化树,
“但随着生物进化出海马体、杏仁核这些关键脑区,求生意识开始主动预判风险。
你看大象能感知地震前的次声波,人类能用疫苗对抗病毒,这种超越本能的复杂决策,正是意识与求生逻辑深度共生的体现。”
骁睿敲击键盘,调出顾神此前的思想实验片段:“说到共生,顾神提出的‘深度睡眠者’案例太颠覆了。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未苏醒,我们该如何定义他的‘死亡’?” 他放大脑部活动监测图,
“从生物进化角度,这种状态或许暗示着求生意识的原始雏形 ——
即使没有显性行为,潜意识仍在执行最基本的生存程序。”
洛尘调出植物人苏醒案例数据库,几组脑电波波形在空气中跃动:“植物人状态更能说明问题。
他们的心跳、呼吸等本能反应仍在,但缺乏主动求生意识。” 他将植物人与健康人的脑成像对比,
“不过有趣的是,当植物人出现微弱意识波动时,肠道菌群会同步产生代谢变化 ——
这恰好印证了求生逻辑与意识的底层关联,即使在近乎‘死亡’的状态下,两者仍在相互影响。”
骁睿突然调出动物预警自然灾害的影像合集:“这些生物对危险的预判能力也很关键。
你看候鸟迁徙、蚂蚁搬家,它们甚至能感知人类无法察觉的环境信号。”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出意识流轨迹,
“这种超越当下生存需求的预判,说明求生逻辑早已融入意识深处,成为驱动行为的核心代码。”
洛尘点头,调出 AI 模拟的脑进化模型:“所以顾神说的‘主观喜好源于求生逻辑’完全站得住脚。
就像人类对某些颜色的偏爱,可能源于远古时期对安全信号的记忆 —— 绿色代表水源与生机,红色警示危险。”
...
喜欢跟着番茄学物理请大家收藏:跟着番茄学物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