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虽在科学院,但是外面发生的事情,自己了如指掌,因为张嫣每天都会派把当日发生的事情汇报过来。
崇祯觉得自己做皇帝不如张嫣,自己还是更适合搞科研。
自己这段时间一边做实验,一边在编写教材。
作为一个高中老师,很自然就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编写出来,但是很多物理教材自己还是记不清楚了,留着以后慢慢弄吧。
这几天崇祯没回皇宫,就是因为在研发硝酸甘油,崇祯准备自己提高大明的科技树。
在一个特大号的试管里面装入松木,用细长的玻璃管连接到另一个另一个小一号的试管,试管放在装满冰块的玻璃杯里,接着用火烧了起来,进行加热蒸馏。随着木炭变成黑色,浓烟逐步在小的试管里面逐渐冷却下来。
半个时辰以后,蒸馏结束,撤下其他设备,留下小号的试管,里面充满了油状物,上面是黄色的泡沫,下面是黑色的沉淀物。
把小号的试管重复一次蒸馏过程,大概四分之一左右,就换一个试管收集。
最终得到四个试管的物体,颜色由浅入深,分别是汽油、煤油、柴油和油渣。
崇祯每个试管到出来一点点,点燃,看看含水量大概多少。
崇祯又去弄来许多硝石,放到水里搅拌,然后把液体过滤到容器里面,放到火上烧。
等到水分蒸发的差不多了,然后放置一边冷却。
第二天,倒掉残余的水之后,就看见下面很多结晶物质(硝化纳),继续加水和草木灰加热。
然后重复过滤冷却,再次得到了纯度很高的硝石(硝化钠)。
徐光启几人一直在旁边作者记录,不敢漏去任何一个细节。
崇祯变成一个老太婆,一直念念叨叨的交代要注意安全。
崇祯把硫磺装入试管里面,随着温度的升高,试管里面逐渐冒起了烟(二氧化硫),烟雾越老越多,逐渐上升到另一个试管里面,试管下方还是有火在燃烧加温,最终得到产成品发烟硫酸(三氧化硫),然后通过玻璃导管导入蒸馏水里面。
至此,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浓硫酸。
崇祯千叮咛万嘱咐,小心小心再小心。崇祯生怕一不小心,这几个家伙就全部交代在这里了。
浓硫酸加硝石配点纯净水,就是浓硝酸。
有了硝酸,是不是可以高点硝化棉呀?那是个好东西。
三酸二碱(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呀,那是现代工业的基石。
有了三酸二碱,工业化是不是要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