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江山朕都要

第83章 藩王招人,油墨印刷机(1 / 2)

“卖报卖报,大明周报、五文一张;一张在手,天下事都有!”

“藩王移藩海外,封地收归国有”

“卖报卖报,周王招募流民,每人给予良田三十亩,提供种子和耕织工具,二年免收税赋!”

“卖报卖报,唐王招募人手,凡有读书之人皆可前往应聘,秀才月俸十两,举人月俸三十两!”

“卖报卖报,淮王招募人手,贩夫走卒,游医流民皆可前往,给予良田更具牛羊种子,单身男子还提供婆娘!”

---------

第二天一大早,北京的大街小巷就传来了报童的喊叫声。

几位藩王离开养心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报社刊登广告去了。

移藩海外,海外那些蛮夷土着,怎么有汉民香呀?必须花钱招募,越多越好!

几天之后,消息就传遍大江南北,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都有大量流民向着各自的目的地前行。

几个民军首领,带着各自的队伍打着打着,手下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偷偷的跑去应聘去了。

有吃有喝,还送女人,谁去造反呀?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北方的流民大量减少,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因为流民的减少,粮食的价格开始回落,同时由于摊丁入亩的政策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流民开始逐步定居下来。

因为要刊登广告,几个藩王又开始竞拍广告位。

目前的报纸是亏本运行的,虽然亏损不是很大,但是始终找不到盈利的方法,这个年代不像后世的商品经济时代,有那么多的广告需求。

这里作者说下明朝的识字率,明太祖朱元璋很是重视教育,在全国除了建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之外,还建立了大量的官办教育机构,后人根据史料推算,明朝民间的识字率大概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左右(新中国建国之前,民间的识字率也就是堪堪达到明朝的水平),可以说明朝处于科技爆发的前夕。辫子朝因为得国不正,所以采取极端的愚民政策,民间的识字率直接掉到了不足千分之一,道光年间湖南石门发生械斗,拘押的五千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写出自己的名字,由此可见辫子朝的愚民政策有多么的极端。

崇祯觉得可以写话本(明朝的白话小说在民间可是很流行的),可是自己没有时间,想想还是算了,太累了。

都做皇帝了,谁还愿意朝九晚五干活呀!

崇祯觉得自己其实适合做个昏君,如果不是有着后世的优势,自己肯定是个十足的昏君。

自从前两天看见报社在用活字印刷术在刊印报纸,崇祯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手动油墨刻印机呀,那玩意多简单呀。

八零后的同学,上学时候都用过油墨刻印机印刷出来的试卷呀,那个超级简单呀。

崇祯安排执事太监,弄来一些橄榄油玉米油等食用油,有用来一些蜂蜡,从科学学弄来一些以竹子为基础原料做出来的纸张,崇祯将纸张平铺的桌子上,周边用重物压好压实。然后用毛刷沾上油,在纸上横平竖直的轻轻的扫刷,确保纸张不会出现出现油量过剩而产生渗透。然后在下面进行均匀的加热,待看到纸上的油出现融化之后,在上面快速涂抹上蜂蜡,然后继续加热让蜂蜡和油渗透到纸张的机理里面,然后放到 遮阴处进行自然晾干。

第二天上午,崇祯拿到了可以使用的油墨专用纸。

安排科学院做几个刻笔,崇祯就在油墨纸上使劲的写下一排字。

然后自己做一个印刷板,在 印刷版下面黏贴好自己油墨纸,粘上油墨,使劲一压一推,搞定。

“陛下,这个油墨印刷做好了?”

科学院里,张嫣看着崇祯的表情,问道。

“好了,朕已经做好了,步骤你们都记下了,以后你们自己做吧,后面的报纸因数就用这个,比之前那个简单方便了很多的。”

冲着先开印刷板,从下面取出自己刚刚刻下得字交给张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