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赵军大营内灯火通明,士兵们忙碌地巡逻、备战,整个营地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然而,在中军帐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帐内,几位身穿灰袍、头戴斗笠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长案前。他们的面容被斗笠的阴影遮掩,显得神秘而肃穆。案上摆放着一份厚重的文书,烛火的光芒映照在纸面上,隐约可见“借款三百亿两白银”几个大字。
其中一位老人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借款三百亿两白银,这个不是问题。赵国的国运兴衰,我们钱庄也不愿袖手旁观。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人,语气陡然一冷,“要提走方进和顾沐言在我们这里的存银,这个没法答应王上。钱庄千年来的信誉不能破。”
另一位老人点了点头,低声附和道:“不错。若是今日破了规矩,明日天下人便会对我们失去信任。到那时,钱庄的根基将不复存在。”
三王子赵奢坐在一旁,脸色阴沉。他们显然没有料到,这些看似平凡的老人竟然如此强硬。为首的使者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威胁:“几位长老,赵国如今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若是钱庄不肯伸出援手,恐怕将来赵国一统天下时,你们的钱庄也难以独善其身。”
斗笠老人中,坐在正中的那位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直视着使者,冷冷说道:“赵国若能一统天下,自然是好事。但若赵国败了呢?我们钱庄的信誉若是毁于一旦,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笔账,我们算得清楚。”
三王子赵奢闻言,脸色更加难看。他正欲反驳,却被老人抬手制止。
“回去告诉赵王,三百亿两白银,我们可以借。但顾沐言和方进的存银,休想动一分一毫。”老人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是我们钱庄的底线,谁也不能破。”
使者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拂袖而去。
帐内的气氛稍稍缓和,几位老人相视一眼,彼此点了点头。正中的老人低声说道:“赵国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了,我们的钱庄也不能置身事外。但无论如何,信誉是我们的根本,绝不能动摇。”
与此同时,郑国的国都凤翔城内,气氛同样紧张。
郑王诸健坐在大殿的龙椅上,面色阴沉。他的目光扫过下方的群臣,眼中满是怒意。过去一周,他与这些忠臣反复商议,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的决议。
诸健听得心烦意乱,他猛地一拍龙椅,怒声喝道:“够了!孤意已决,不需要众卿再给意见!”
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群臣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再开口。
诸健冷冷扫视众人,沉声说道:“楚国若败,赵王必然功郑,到那时,我们郑国也难以幸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此机会。”
说罢,他挥了挥手,示意众臣退下。群臣无奈,只得纷纷告退。
诸健看着空荡荡的大殿,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他知道,这个决定充满了风险,但他别无选择。
而在吴国国都临安城,吴王孙定襄则显得从容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