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晨雾中的采药人(1 / 2)

霜菊解愁肠

卯时三刻,医馆檐角挂着的铜铃被山风撞出清响。叶承天正往陶瓮里封存新采的云台霜菊,忽见篱笆外站着个青衫女子,鬓角插着朵半谢的野菊,手中攥着团皱巴巴的药方——正是三日前他开给咳喘老汉的加减麻黄汤。

“大夫,我爹喝了药,夜里能平躺了,可……”女子欲言又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裙角,“我总觉得心里像堵着团棉花,吃不下饭,夜里盯着窗纸就能哭到天亮。”她抬头时,眼尾青黑如墨,腕上三道淡红划痕触目惊心。

叶承天示意她伸手,寸脉细涩如轻刀刮竹,关脉弦紧如弓弦,忽然瞥见她襟口露出半片褪色的丝帕,绣着残败的菊花——正是药王庙后崖壁上野生的“解郁菊”,花瓣金黄中泛着浅紫,当地人说此花“承露而开,遇风不折”。

“你这是思虑过度,气滞痰凝。”叶承天起身从药柜顶层取下个锦盒,里面躺着晒干的解郁菊,花瓣竟还带着淡淡露珠,“昨日寅时去崖壁采的,沾着五更霜,最能清心肺郁热。”他忽然指着窗外初升的太阳:“看见对面山腰那缕金光了吗?菊花向阳而生,人也要跟着阳气走。”

开方时,他不用常规的逍遥散,却取解郁菊15g、薄荷叶6g、煅牡蛎30g(先煎)、合欢皮12g,另加三钱云台蜂蜜——“这蜜采自药王庙前的野菊丛,蜂儿沾了经咒声,最能安神。”写完又添了行小字:“每日辰时初刻,去云台观跟着道长做‘嘘字功’,对着东山上的迎客松呼气,把心里的淤堵都吐给松树。”

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

- 煅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能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碳酸钙等成分,有抗溃疡、镇静等作用。

- 合欢皮:甘,平。归心、肝、肺经。可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现代研究发现其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氧化等作用。

- 薄荷叶:辛,凉。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现代药理显示有抗病毒、镇痛、抗炎、促进消化液分泌等作用,但在该方中主要取其疏肝行气以助解郁。

- 蜂蜜:甘,平。归肺、脾、大肠经。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等功效,外用生肌敛疮。这里用其调和药性,且有一定的滋养安神之效,从现代角度看,蜂蜜含多种营养成分,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君臣佐使配伍技巧与构方思路

- 君药:煅牡蛎重镇安神,针对失眠等心神不宁症状,为君药,起主要治疗作用。

- 臣药:合欢皮解郁安神,助君药加强安神之力;“解郁菊”(若为类似菊花的解郁之品)可疏肝解郁,也为臣药,辅助君药解决肝郁这一可能导致心神不宁的原因。

- 佐药:薄荷叶疏肝行气,协助解郁,为佐药。

- 使药:蜂蜜调和诸药,为使药。同时其“安神”作用也与全方功效相呼应。

全方以安神为主,兼顾疏肝解郁,通过药物配伍,在改善心神不宁的同时,调理肝郁这一常见病因,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现代药理角度看,药物的镇静、抗抑郁等作用相互协同,有助于改善精神情绪及睡眠等方面的问题。但需注意,“解郁菊”来源不明,其功效及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缺乏科学验证。

女子接过药方,忽然哽咽:“上个月我刚没了孩子……”叶承天轻轻按住她的手,从袖中取出串菊花蕊编的手链:“我在药王庙看见这花谢了又开,想着是天地在教人顺时。你看这花蕊,枯了还能结籽,明年春天又会长满山坡。”

正午的挑夫:

山药糊暖心脾

日头悬在飞檐角时,医馆闯进个汗流浃背的挑夫,右肩扛着半担山药,左肘弯挂着个缺耳陶罐,罐口飘出酸腐味。“叶大夫,我娘喝了您的药,吐酸水少了,可总说心口窝像揣着块冰。”

挑夫掀开陶罐,里面是半碗发黑的小米粥,结着层硬皮。叶承天舀起一勺,指尖触到罐底的沙粒:“老人家是不是总等饭凉透了才吃?”挑夫挠头:“她怕费柴火,总把早饭留到晌午。”

“脾胃如灶炉,寒了就没法腐熟食物。”叶承天从药柜取出半块陈年老姜,表皮布满瘤状突起,“这是云台山脚农家埋在灶灰里三年的‘灶心姜’,得柴火余温最足。”又指着挑夫担子里的山药:“你这铁棍山药虽好,却要现挖现煮——去后园挖三根带芽的,洗净了连皮剁成糊,拌一勺灶心姜水,趁热喂给老人家,就像给脾胃添把小火。”

说罢开方:高良姜9g、香附12g、炒白术15g、茯苓20g,特别注明“用灶台柴火煎药,取其土气入脾”。挑夫扛起山药要走,叶承天又叫住他,塞了个锦囊:“夜里睡前,把炒热的粗盐裹在布里,焐在老人心口,盐凉了就换,比吃药还快。”

处方用药分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

- 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挥发油等成分,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有抗溃疡、抗炎、镇痛等作用。

-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可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现代研究发现,香附有抑制子宫收缩、镇痛、抗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对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能缓解胃肠痉挛。

- 炒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现代药理显示,其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利尿等作用。

-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现代研究表明,茯苓有调节免疫、抗肿瘤、镇静、保护肝脏、利尿等作用,其所含茯苓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君臣佐使配伍技巧与构方思路

- 君药:高良姜性热,温胃散寒止痛,针对脾胃虚寒这一根本病因,为君药。

- 臣药:炒白术健脾益气,助高良姜温养脾胃;茯苓健脾渗湿,使脾能更好地运化水湿,二者共为臣药,加强健脾之功。

- 佐药:香附疏肝理气,因脾胃病常与肝郁相关,佐制高良姜、白术之温燥,又能调畅气机,为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