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问卷调查

第1章 负隅顽抗(1 / 2)

梦境总是让人恍惚留恋,似乎那些经历就像是真的一样在眼前呈现出来。

光影斑驳,流光飞舞。

醉梦里挑亮了一盏油灯,模糊的眼睛仔细的凑近看着手里的宝剑,兵刃依旧锋利,寒芒四射,隐隐还在宣告着什么。

“师父……”

“您还好么?”

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的号角声还在耳边提醒着他这已经是一个让他感到陌生且有些许感觉熟悉的世界了。

“来人。”

“把这烤牛肉都分给下面的人,乐队继续演奏北疆歌,让我镇守北疆的儿郎们早日归乡。”

三年后,北疆失守。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边陲人越过边境线,马踏边陲重镇十八处,百姓流离失所,战火绵延不断。

“将军,再不走就走不了啊……”

将军的亲卫们看着身影依旧挺拔的将军沉默的望着不远处山峰下蔓延的战火,他们内心一阵心酸,可他们外无援兵,兵马不足万人,先机已失。此时,再不走就只能留在这里了,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

万里江山,城破。

这一刻的他是多么的无助,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英雄迟暮,日薄西山。

这些词汇都不足以形容他此时的窘境,但是他还是知道自己的路到底在哪里,他要通往怎样的地方。

他不会就此作罢,因为他心心念念的天下不是这个样子。

怎能言罢!

……

二月初二,龙抬头。

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到了这一天,就标示着春耕开始了,阳气生发,雨水也随之增多了,万物都进入了生机勃勃的状态。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龙抬头这一天,作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和吉祥转运的好日子,抬起一年的好兆头。

书上说龙抬头这天还要注意好些禁忌,注意的好了才会避免好些不好的。

在清末《燕京岁时记》里有记载,说“二月二,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所以,二月二这一天,老人们会叮嘱家里的姑娘媳妇,有什么需要动针线的活就往后放一放,小心伤到了龙眼睛,惹来灾祸。

还有,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有禁忌认为,晚上的时候,龙要出来活动了,就不要到井边或者河边去担水了,以免惊扰了龙,招来旱灾。

最后,说是二月二这一天忌讳磨面,说磨面的时候会伤到龙头,不吉利。除了这些,俗话讲“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还要把磨上扇给支起来一些,以方便龙升天,无阻碍。

张晓坐在自家的门前台阶上撑着小胳膊看着从他眼前走来走去的大人和小孩们一阵恍惚,想到这些禁忌他就觉着憋闷。

他从另外一个世界而来,那里的民风民俗和现在这里的人们口耳相传的风俗是何等的相似。但,他知道这里就不是他所熟悉的任何一个朝代,所以他很憋屈。

“被动安排了啊!”

“唉,我现在才八岁,来了这还得每天读书,每晚习武。换作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不是刷刷刷,就是夜里溜溜哒哒。”

不等张晓继续胡思乱想,他那粉嘟嘟的耳朵就被一只玉手捏着,疼的他哇哇的叫,瞪的一双乌溜溜好看的眸子都有些红了眼。

来人正是他的娘亲,杨玉容。

见是母亲大人来了,赶忙用手抹开那揪着耳朵不放的手,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她的面前,可怜巴巴的望着杨玉容道:“孩儿贪玩,忘了时辰,还请娘亲责罚……”

杨玉容还不知道他这小脑袋瓜子里头在想什么,立马就温柔俯下身子扶起来了这孩子,摸了摸头,说道:“忘了就忘了,不打紧。娘亲小的时候也像你这般爱忘事,直到遇见你父亲……”

“遇见父亲后呢?”

“没了……”

张晓听到说没了,瞬间懵了。这还真是贵人多忘事,不愧是他的娘亲啊!

“想什么呢?”

“记得晚上课业后去你父亲书房坐坐,他有话跟你交代。为娘的也不清楚,只是说要给你再找位先生,收收性子,不要再整天到处乱跑。

你说说这方圆几十里,哪里没有你张晓出没的身影,就连那树上的鸟儿都闲的来咱们家抗议叽叽喳喳一个月了吧?”

杨玉容见孩子可怜模样,甚是心疼,心软了些就不再多说,临走前嘱咐了些话就离去了。

张晓也慢悠悠的往自己屋子走,一路曲折,绕过数道回廊,才离着记忆里的屋子越来越近了些。

“繁花,生的又好看了些呀!”

“公子好!”

“嗯!”

叫繁花的丫鬟看着自家少爷取笑的样子也不恼,这院子里头的丫鬟侍女哪个不被打个趣的逗一下的都不好意思出去跟人讲说是这院里的人。

一路上院子里头的下人们就各自上前见礼,这种情况张晓早就习以为常。不再像个好奇宝宝似的,享受其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前世的记忆,还有刻在骨子里的信念都不允许他继续这么下去。

于是,他尝试过来改变这种尊卑礼仪,可收效甚微。仅仅只有他房里头的那只大白鹅还听他的话,不再追着他“见礼”。

可他总觉着不能这么就认输,然后就找到了自家父亲,好一通说辞,给整的自家父亲好半晌没说话。

最后,给他好一通骂,他才悻悻然作罢不再为了这陋习而暂时努力了。

……

张晓转着上等的狼毫笔,身子伏在案上看着窗外,他低语出声:“穷文富武,富家子弟,上等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