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按照她的方式,下底肥、耕地、打垄和播种等!
然后顾云每天都去地里,记录作物生长情况,适时浇水施肥。
五月初的一天,刘禅突然来到田庄。
看到地里景象的刘禅目瞪口呆,那麦粒几乎颗颗饱满,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微风拂过,麦浪翻滚,沙沙作响。
刘禅:“这...真是你种出来的?”
顾云:“是的,陛下!”
刘禅站起身,表情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皇后,你知道这些小麦的产量意味着什么吗?蜀中土地贫瘠,连年征战,百姓常受饥荒之苦。若能推广开来...”
顾云:“至少能增产三倍,而且这些小麦更耐旱,适合山地种植。”
几日后小麦成熟,先收割了一亩,刘禅便让人立即称重。
结果让人为之震惊,产量远超预期,竟达到了四倍之多。
刘禅看皇后的眼神不再是看一个摆设的目光,而是带着一丝敬意:“朕要立刻告知丞相此事。”
顾云:“嗯!”
……
汉中军营。
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丞相诸葛亮伏案批阅军报,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粮草账簿。
烛光下,他眼角的皱纹显得更深了几分,鬓角的白发也比半年前多了许多。
“丞相,成都加急军报!”
帐外传来赵云的声音。诸葛亮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子龙请进。”
赵云风尘仆仆地掀帐而入,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封的帛书:“陛下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说事关重大。”
诸葛亮眉头微蹙。自北伐以来,刘禅极少用加急军报,除非...
“可是东吴有异动?”他一边拆封一边问道。
赵云摇头:“送信的,没说。”
诸葛亮展开帛书,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扫过。
突然,他手指微微颤抖,向来沉稳的面容浮现出罕见的震惊。
“这...”
赵云从未见过丞相如此失态,忍不住问道:“丞相,可是成都出了什么事?”
诸葛亮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将帛书又仔细读了一遍,手指在某行字句上反复摩挲:“亩产四倍...耐旱品种...皇后培育...”
“子龙,”他突然抬头,眼中精光闪烁,“你即刻带一队亲兵返回成都,亲眼看看陛下信中说的那片麦田。”
赵云领命欲走,诸葛亮又补充道:“记住,要看收割全过程,亲自量度田地面积,核验粮食重量。若有任何异常,立即飞鸽传书!”
待赵云离去,诸葛亮独自在帐内踱步。夜风穿过帐帘,吹得烛火摇曳不定,在他清瘦的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亩产四倍...”他喃喃自语,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案几,“若真如此,北伐大业可成矣...”
三日后,一只信鸽落在诸葛亮案头。他迫不及待地取下竹管中的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亩产四石有余,千真万确。子龙。”
作为精通农事的治国能手,诸葛亮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蜀中寻常田地亩产不过一石,即便是最肥沃的良田,也不过一石半。四石的产量,简直是天方夜谭!
“来人!”他猛地起身,“备马,本相要亲自去那田庄看看!”
喜欢快穿之种田生娃揽月摘花请大家收藏:快穿之种田生娃揽月摘花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