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城。
北漠的五万大军逃跑后,未再出现。
攻城的危机暂时解除了,霍渊与几位将领松了一口气。
然而,他们却面临着一个新问题,雍州城已经半年未降雨了。
开始,百姓们还从河里引水灌溉农田。
随着天气日渐炎热,河里的水位持续下降,人们正常的生活用水开始出现紧张,大家根本无暇顾及庄稼的死活。
接着,粮食价格开始疯狂上涨,有些黑心商家甚至囤积居奇,故意哄抬粮价,导致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雍州知府董荀算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他用强硬手段控制了米粮价格,实现了全雍州城范围内的粮食价格统一调控。
百姓们见粮食价格稳定了,心中稍安。
然而,商户们对此却极为不满。
有的商户开始偷偷地转移粮食和财产到其他州县。
很快,雍州城就出现了粮油铺子“没粮”的现象。
雍州城十万百姓陷入了新一轮恐慌。
有些大户人家开始与商户私下交易,高价买粮。百姓们则不得不到其他州县买高价粮。
董荀心力交瘁,却又无计可施。
他上表朝廷,请求支援。
可是整个大盛都面临干旱缺粮的局面,户部直接一纸文书回复:户部对雍州城的境遇深表同情,却爱莫能助,请雍州府衙与霍渊将军共商应对之策,自行想办法解决困境。
为了让百姓顺利度过难关,董荀开始组织发放救济粮。他命人在城中架了十几口大锅,早晚发放清粥。
然而,官府的粮仓存粮有限。
雍州城有十万百姓,即使只煮清粥,每天消耗的粮食仍数目惊人。
官府派发了一个月的救济粮,老天仍然没有要下雨的迹象,旱情反而更加严重了。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官府的粮仓告急,董大人手里快没粮了!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百姓们得知救济粮没有了,直接围攻了府衙,抢走了最后剩的一点儿粮食。
参与抢夺粮食的百姓又因为分赃不均发生了械斗。
整个雍州城都陷入了混乱中,府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得知消息,霍渊率领五千骑兵,围住了府衙,当场斩杀了带头抢劫府衙的“刁民”,扣押了所有到府衙闹事的百姓。
又从军营运来了粮食,重新开始施粥,才平息了这场暴动,稳住了百姓的情绪。
府衙正厅里,被暴民打伤的董荀用纱布捂住流血的伤口,看着身旁淡定自若的霍渊,好奇地问:“霍将军,如今大盛到处都缺粮,霍家军有十几万将士要吃饭,你哪儿来的余粮来救济百姓?又能坚持多久呢?”
霍渊沉声道:“董大人不必担心,本将军自有办法筹措粮草。只是,这粮草也需要银钱购买,到底能坚持多久,就要看大人能筹措到多少银子了。”
董荀闻言,忙说:“有粮就好,钱的事情将军不必担心,本官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带着全城百姓战胜这天灾。”
董荀叫来管家,让他去准备十万两银票,交给霍渊。
霍渊拦住即将离去的管家,道:“本将军买粮要付现银,请大人将银票折换成黄金交给本将军。”
十万两白银折合成黄金是一万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