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情怀

第37章 调整4接手机加(1 / 2)

次日,彭大军从县里回来办了交接。谢云旺组织党委成员,欢送彭大军、兰小柱、包宏业。

座谈会上,党委成员做了发言,大家总结两年工作的经历,对彭大军、兰小柱、包宏业进行了肯定、称赞。

同志们表示,要向三位领导学习,坚持党的领导,做好党建、宣传、引导工作,坚持群众路线,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问题…

座谈会结束后,他们离开了锦东。

变化太快,保东领导开会回去传达,没搬的停止搬迁。

有人满意有人不满。

满意的人是不想入山的人。这样人,从1964年,建设第一批三线时就有,他们留念大城市,不想到山沟,不想参与战备建设,当然,拒绝搬迁的人,组织给予了纪律处分。

调整后,有人找领导:“我们和现在不用搬迁的人差哪?不就是时间问题嘛!凭啥他们不搬迁没事,我们就有事,把我们的处分拿下去”。

领导说:“当初,让你们去支援三线是工作需要,是三线建设的需要。你们当时的态度,说明你们对三线建设,是抵制的,对三线建设抵制,就是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不当一回事,这是政冶态度的事。给你们一个处分是轻的,还找?那就从政冶角度来看看,你们是不是听毛主席的话,是不是跟党走。如果不是,那可能是更大的处分。”

背上处分的人,吓得不敢再找了。

但想去三线的人还在找,他们有的是为了不让孩子上山下乡,有的是为了妻子能转正入厂,也有的是为了能得到每月进山费6元钱。

这伙人老奎龙市的少,因为老奎龙市的人观点是:“想到山沟的都不是城里人,都是老帮子。”

春节前,接到部综字第014号文,文件要求在保障军品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人员生产军工非标设备。

春节期间,厂领导连续开了几天会,春节后,调整了部分车间领导。

大年初三,贾飞龙来到机加车间担任了革委会主任,接替了刘海福,刘海福调过来接了他。

调整的干部有好几位,其中计财科分为财务科与计划科,江志华担任了计划科科长,刘长明担任了刚刚成立的办公室主任。

几天后,厂里接到的文件,为开展运动,政工科要求各单位开会,写大字报。

各单位为完成任务,要求每名职工都要写批判稿。

李文化当过国家级劳动模范,进京接受过陈的接见。

以前,李文化总说,大领导平易近人水平高,今天批斗,他为了难!

他的为难,不是认为不应批判。在他看来,毛主席定的事,永远是正确的,但是他想不起来,应写什么。

妻子帮他写,他不让,苦想一天没写出来。

第二天还是妻子帮他写的。

交上来的批判稿里,出现了一个胖嘟嘟的不学无术的陈接见他,他拒绝与陈握手。

贾飞龙坐在山洞里看着批判稿,感觉好笑,这怎么可能,摇摇头,将一沓批判稿放在桌上。

大年初一,他就得知,自己要被调动了。

开会前,谢云旺找他谈过话。他心里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知道领导这是要把他换掉。

谈话时,领导肯定了他的工作能力和表现,然后说道:“上级领导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军工非标设备的生产。为了顺利完成这项重要任务,打算调你去机加车间。这个岗位至关重要,时间也很紧迫,希望你能担起这个重任。”

走马上任的第一天,麻三田拎着野味,就去了他家,想给他送礼。但他对麻三田带来的野味不感兴趣。

他感兴趣的是机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