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老兵李卫国的越战回忆录

第47章 枪炮交响,无声的钢铁战友(1 / 2)

聊完了人,再来说说家伙什儿。打仗嘛,说到底,还得靠手里的枪炮说话。咱们那时候的装备,跟现在比,那真是天上地下。别说啥精确制导、信息化作战了,就连自动步枪都还没完全普及。但就是靠着那些现在看起来有些“老掉牙”的家伙,咱们硬是跟武装到牙齿的越南猴子(虽然他们很多装备也是咱们当年援助的,真是讽刺!)干了好几年。

要说咱们步兵最常用的,那肯定是56式枪族了。

56式半自动步枪,就是我手里那把,仿的苏联SKS。这枪,精度不错,射程也够远,可靠性也好,皮实耐用,在越南那种潮湿泥泞的环境里,不容易出故障。缺点就是容弹量太少,只有10发,而且是内置弹仓,打完一发拉一下枪栓(注:此处原文描述有误,56半是半自动,扣一下扳机打一发,不需要手动拉栓,但10发弹容量确实是短板),火力持续性差。近距离遭遇战的时候,特别吃亏。很多老兵都更喜欢下面要说的这款。

56式冲锋枪,这可是大名鼎鼎了,仿的苏联AK-47。要说这枪,那真是经典!火力猛!一个30发的弹匣,“哒哒哒”扫过去,那叫一个痛快!可靠性更是没得说,泥里水里滚一圈,捡起来照样打!精度虽然比56半差点,但在中近距离,绝对是步兵手里的大杀器!咱们部队里,班长、副班长,还有一些火力支援手,都优先装备这款。老王班长(312高地那个)手里就是一把56冲。

还有56式轻机枪,仿的苏联RPD。用弹链供弹,火力持续性比冲锋枪还好,是班组火力支援的核心。一个班通常会配一挺。那玩意儿一响,跟小钢炮似的,能压得敌人抬不起头。缺点就是有点重,而且枪管容易发热,得注意更换。

除了56枪族,咱们还有63式自动步枪。这枪算是咱们自己研发的,想把56半和56冲的优点结合起来。能单发也能连发,用的是20发弹匣。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嘛……怎么说呢,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精度不如56半,连发时的可控性又不如56冲,故障率也相对高一些。所以装备了一段时间后,好像又被56枪族给替换了不少。我记得我们连队当时就混装了一些,用过的弟兄评价都一般。

至于手枪,军官和一些特殊兵种(比如侦察兵、炮兵)会配发54式手枪,仿的苏联托卡列夫TT-33。这枪威力大,穿透力强,但后坐力也大,精度一般,而且保险不太可靠,容易走火。我后来在地道里捡到的那把就是54式。还有一种64式手枪,体积小巧,主要配发给高级军官或者公安人员,威力相对小一些。

当然,光有枪还不行,还得有手榴弹。咱们当时最常用的就是67式木柄手榴弹。这玩意儿,结构简单,造价便宜,威力也还行,扔起来也顺手。缺点就是延时引信不太稳定,有时候扔出去半天不炸,有时候刚拉弦就炸了(俗称“早炸”),很危险!我们用的时候都得特别小心。在312高地上,我最后就是靠着一枚缴获的苏制手榴弹(可能是RGD-5)才炸翻了王振他们几个。

说到重武器,步兵连排级最主要的支援火力就是60毫米迫击炮和40火箭筒了。

60迫,轻便灵活,操作简单,打得也比较准,对付敌人的机枪火力点、步兵集群效果很好。缺点就是射程近,威力相对小一些。

40火箭筒,那可是咱们步兵手里的“反坦克神器”!仿的苏联RPG-2/RPG-7。虽然打越南猴子那些老旧坦克还行,但对付他们后来从苏联弄到的比较新的型号(比如T-54/55),或者构筑坚固的工事,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而且它发射时尾焰很大,容易暴露目标。但不管怎么说,有这玩意儿在手里,心里就踏实不少!打碉堡、轰机枪点,还是很有用的。

再往上,营团级的支援火力就更猛了。82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85毫米加农炮(反坦克炮)、双联装高射机枪……这些家伙一开火,那真是地动山摇!尤其是在攻坚拔点的时候,要是没有这些重家伙在后面提供火力支援,光靠我们步兵拿人命去填,那伤亡可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