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暗流
北平的冬夜飘着细雪,总参谋部的灯光彻夜未熄。新任情报处长林默站在作战地图前,手指划过松花江至奉天一线的标记,眉头紧锁。
"三天内四支运输队遇袭,"他敲着地图上几处红圈,"路线、时间、护卫配置,鬼子掌握得太精准了。"
作战室内一片寂静。刚从奉天前线返回的参谋递上一份电报:"李团长怀疑,关东军在我们内部有线人。"
林默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窗外,一辆黑色轿车碾过积雪,停在大院门口。车门打开,走下来的却是陈长安——他裹着厚棉袄,手里拎着个铁皮箱子,鼻梁上的眼镜结满霜花。
"我不是来开会的,"陈长安把箱子放在桌上,"是来送这个。"
箱子里整齐码放着二十个橡胶面具,造型怪异,像被压扁的猪脸,前端突出个圆柱形过滤器。
"简易防毒面具,"陈长安拿起一个示范佩戴,"活性炭层能过滤八成毒气,但使用不能超过四十分钟。"
林默瞳孔骤缩:"你预料到鬼子会用毒气?"
"不是预料,"陈长安从内袋掏出一张照片,"是确认。"
照片上是个日军军官站在标有"特殊气象队"的卡车前,车尾隐约可见圆筒形容器。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奉天城南,三号码头,1月17日。
实验室的棋局
奉天城日军防疫给水部的秘密实验室里,军医少佐佐藤正用镊子夹起一片变色的试纸。培养皿中的液体泛着诡异的橙黄色,在灯光下像融化的琥珀。
"芥子气改良完成,"他对身后穿白大褂的女子说,"低温环境下挥发速度降低40%,更适合冬季作战。"
女子记录数据的手微微发抖。她叫周雪,名义上是伪满医科大学派来的助手,实际是地下党潜伏人员。三天前,她冒险传出"日军将在总攻时使用毒气"的情报,却苦于无法送出具体配方。
"周桑,"佐藤突然转身,"把B-4样本送去冷藏室。"
周雪低头应是,捧起贴着骷髅标志的玻璃罐走向地下室。拐角处,她迅速用指甲在便签上划下几个分子式,塞进通风管道——那里藏着个十二岁的报童,每天借检修之名来收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