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914

第102章 技术交换(2 / 2)

"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行。"他当时是这么说的,"不过需要注意保密工作,若被外界知晓,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朱仲渊记得自己当时有些诧异。他原本以为这个提议会遭到郑清璿的反对,没想到他竟如此爽快地同意了,现在想来,或许从那时起,郑清璿就已经在计划着这场毁尸灭迹的行动了。

“陛下!奥匈帝国大使与德国大使一起来了。”

朱仲渊闻言才回过神来,他微微点头,“嗯,请他们进来吧。”

德国大使阿尔方斯·冯·穆默和奥匈帝国大使施密特一前一后走进书房,两人身上各自穿着一件西装,他们在走到距离朱仲渊前几步的位置停下颔首表示尊敬。

“外臣觐见明皇。”

朱仲渊的目光从窗外的梧桐树上收回,转身面对两位大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他缓步走回书桌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那枚青铜印章被他随意地推到一旁,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

“两位来得倒是巧,”朱仲渊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戏谑,“朕今日可是就等着二位来朕这紫禁城了。”

阿尔方斯·冯·穆默挺直了腰板,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回道:“陛下言重了。贵国近日的军事演习震慑四方,我等不过是奉命前来祝贺罢了。”

“呵呵。”朱仲渊坐在了龙椅之上慢条斯理的开口,“关于飞行器这件事吧,毕竟是我国连同贵国一起研制的,自然我国没有必要藏着掖着,更何况我们现在还是盟友不是吗?”

“陛下圣明。”阿尔方斯·冯·穆默的指尖在西装袖口的金线刺绣上轻轻摩挲,这是他第三十三次见到这位明国皇帝。朱仲渊总能在谈笑间将人吃得死死的,就像此刻,他正用最理所当然的语气将本该属于两国的飞行器技术拱手相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施密特的钢笔在羊皮纸上洇开一团墨渍,奥匈帝国大使馆的翻译官立刻递来新的纸张。这位身材矮胖的大使始终对明国的"慷慨"心存戒备,他记得上个月在维也纳收到的密报——务必要明人吐出他们嘴里的发动机专利出来。

"具体的技术参数,"朱仲渊食指叩击着龙椅扶手,"朕打算在下个月的应天府博览会公开展示。"他忽然抬眸,目光扫过两位大使的喉结,"当然,贵国的工业部官员可以提前来参观学习。"

穆默的金丝眼镜闪过一道冷光。他想起柏林来电时上司的叮嘱:"要让明国吃下这条技术鱼饵,但务必保留核心专利。"此刻他正要开口,却被施密特抢了先:"陛下,这需要签订正式的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朱仲渊轻笑出声,指尖捏住对方精心准备的条约草案,纸张边缘的褶皱像极了奥斯曼帝国衰败的疆土,"二位都是明白人,这种技术共享,说白了不过是把双刃剑。"他忽然将条约推向穆默,"德国在空气动力学上的优势,奥匈在材料工艺上的积累,若真能互补......"

施密特的钢笔尖在纸上划出凌乱的线条。他注意到朱仲渊说这话时正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明国的版图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红光。十多年前那场对清战争的伤疤,此刻竟在皇帝的瞳孔里隐隐作痛。

"陛下,"穆默终于按捺不住,他掏出怀表按动底盖,露出暗藏的发条装置,"这是最新的防空炮设计图。"当机械齿轮开始转动时,他压低声音,"作为技术交换,我们希望获得贵国在化学工业以及飞行器引擎方面的支持。"

朱仲渊的笑声惊飞了窗外的麻雀。他忽然想起那场改变历史的会议——三年前在慕尼黑,这些欧洲强权是如何用"文明使命"的名义瓜分非洲的。

“好,朕允了!”

喜欢明1914请大家收藏:明1914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