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宗师张三丰

第六章 纷争(1 / 2)

风借火势,火借风威。七十条火龙在鄱阳湖中蜿蜒游走,瞬间将汉军前排楼船卷入火海。“混江龙”投石机在烈焰中炸成碎片,巨型楼船的木质结构一旦起火便再难控制,浓烟中传来汉军将士的哭号:“水鬼!有水鬼凿船!”却是郭英率领的蛙人队潜至船底,用凿子在龙骨处开洞。

陈友谅疯狂地捶打栏杆:“快调后军战船!给我把朱元璋的旗舰撞沉!”话音未落,其旗舰突然剧烈晃动——却是朱元璋亲自率领的“三板快船”借着风势,用船头铁钩勾住了汉军楼船的锚链。常遇春踩着晃荡的船板飞跃而至,铁枪如毒蛇出洞,直取陈友谅咽喉。

“叮——”陈友谅横刀架住攻击,火星在两人之间迸发。这位汉军统帅的横刀足有三十斤重,此刻却因连续作战而手臂发颤。朱元璋趁机跃上甲板,腰间龙泉剑划出寒光:“陈友谅,你弑主称帝,屠杀百姓,可曾想过今日?”

“朱元璋!”陈友谅突然狂笑,血沫从嘴角溢出,“你以为赢了这一仗就能定天下?别忘了张士诚还在苏州——”他的话音被一声闷响打断,一支弩箭穿透了他的后背。转头望去,却是其子陈理手持弩机,满脸泪痕。

“父亲,”少年的声音颤抖如秋风中的落叶,“汉军已经败了,投降吧……”

陈友谅的横刀“当啷”落地。他望着渐渐被火光染红的鄱阳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黄州起义时,自己也曾像朱元璋这般意气风发。此刻浓烟熏得他睁不开眼,恍惚间看见朱元璋的剑尖抵住了自己咽喉。

“杀了我……”他咳出一口黑血,“你终有一日……会和我一样……”

朱元璋的剑刃却突然转向,斩断了陈友谅的帅旗。血色帅旗坠入火海的瞬间,湖面上响起此起彼伏的“投降”之声。他望着漫天火光,听见刘伯温在身后轻声说:“大帅,张士诚不足为虑了。这江南,终是您的囊中之物。”

风停了,硝烟渐散。朱元璋站在船头,任血水顺着甲板缝隙流入湖中,染透了他脚下“山河一统”的绣金靴底。远处,一轮新月从云隙中探出,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宛如一柄插向苍穹的利剑。

至正二十六年,平江城外杀声震天。朱元璋立马于虎丘山下,望着城墙上“吴王”大旗被炮火震得簌簌发抖。徐达纵马驰来,甲胄上的血珠溅在他脚下青石上:“大帅,张士诚龟缩城内已三月,护城河都快被尸体填满了!”

朱元璋却抬手制止副将攻城,目光落在城砖缝隙间渗出的米浆——那是张士诚用糯米混石灰砌的“铁壁”。他忽然想起张君宝前日赠的锦囊,指尖摩挲着囊上“柔能克刚”四字,沉声道:“传我将令,暂停炮击,全军后撤二十里扎营。”

当夜,月光漫过护城河时,数十艘载满稻草的木筏顺流漂向城墙。城头守军正要放箭,却见筏上插着木牌,上书“送粮救民”。张士诚在城楼冷笑:“朱元璋想施仁义?给我把筏子烧了!”话音未落,火油泼下的瞬间,筏中突然窜起无数白蚁——正是前日混在粮车里送入城内的虫群。

三日后,朱元璋站在坍塌的城墙缺口处,看着张士诚的亲军抬着门板堵洞。常遇春提着滴血的长枪赶来:“大帅,那老贼竟在王府地窖藏了二十万石粮食!百姓都快饿死了!”朱元璋踩过发霉的粟米,望着王府照壁上“厚德载物”的鎏金大字,忽然拔剑劈碎匾额。

宫城内,张士诚被缚在金銮殿龙柱上,锦袍已被汗水浸透。朱元璋用剑尖挑起他的玉带:“你占着天下最富庶的苏湖,却让百姓易子而食。今日可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