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声“吱嘎”的声响,防盗门缓缓打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那些平淡日子的故事。
我拖着沉重且满是疲惫的步伐迈进屋内,
身后的世界被隔绝在外,屋内的一切熟悉得如同身体的一部分,却又因为一些事,无端生出几分陌生感。
我连外套都没脱,就径直走向沙发,像是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一屁股重重地坐了下去。
仰头望着天花板,那上面的吊灯形状,都曾是我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象,此刻却成了我放空思绪的焦点。
我就那样呆呆地凝视着,脑海中一片空白,却又被各种杂乱的念头疯狂占据。
我这极致压缩的人生,如今也才二十四五的年纪,
偏偏就像是集成了各式各样的苦难容器似的,
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大概率那些苦难都曾经在我的生命里出现过。
查理·芒格说:剔除有毒的人对成功至关重要 。
他还说“人生的重要教训就是让这些人彻底远离你的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不介意采取一些策略,甚至付出一点经济成本,核心问题是赶紧远离他们” 。
芒格认为成功与所处的人际环境紧密相关,那些“有毒的人”会阻碍个人走向成功,也是导致你许多困局和难题的罪魁祸首。
他建议人们远离那些总是抱怨、消极、制造麻烦的人,主动和更聪明、有智慧的人交往,
并且将正直和诚实作为选择朋友及合作伙伴的核心标准。
毕竟生意和爱情一样,事到最后全凭良心。
而查理·芒格作为美国着名的投资家、企业家。
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被人们誉为“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
我相信他说的话应该还是非常具有含金量的。
仔细想想,很多人生活不如意,很大程度上就是身边围绕着这类“有毒”的人,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还自我感觉良好。
就好比有些父母,一心想着让孩子进体制内,觉得稳定就好,却没考虑家里有没有足够的关系。
孩子进去后拿了十年低工资,又后悔都来不及。
还有些闺蜜,老是在女生背后出些坏主意说些有的没得,教对方怎么在男人身上整更多好处。
可这对象可能是女生等了20年才遇到的条件最好的人,这么来回一折腾,最后两人只能分道扬镳。
不过也可能是这女的本来就不怎么样,只是男生太上头才被骗了感情。
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闺蜜恶劣她自己绝对也不是啥好东西,道理都懂只是有时候不愿意相信。
怎么说呢?
你能骗到的,都是真正相信你的人,也是真正善良的人,因为那些真的心怀不轨和怀有恶意的人是不可能上当的。
不过在底层社会,就是会存在一种互害现象。
他们往往不希望身边人过得比自己好太多,嘴上说着希望你好,实际上心里却不乐意。
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身边人的干涉。
这些闺蜜就是这样的人居多,说白了人家见不得你好在害你呢,还自己不知道洋洋得意,真是可怜的没话说。
如果别人比自己强太多,这些人可就没办法干涉了。
又想回来,
有的人被一段糟糕的感情纠缠十年,有的人在没前途的工作上耗费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当断不断,这只是一段路可你还有一整个人生不是嘛。
甚至有些家里还打着孝顺的旗号,在很多人没什么钱的时候就要求回报,
导致他们没钱创业、买房和投资。
家里人又一边打着怕被骗的幌子,让这些人住家里或者和他们一起住,
一边又不停地催你找对象、结婚,
这让那些想和你谈恋爱的人望而却步,觉得跟你谈恋爱就像和你全家谈恋爱。
这种种现象光想着都感觉压抑的不行,这种环境里的人又怎么出头呢?
想着这些人的困局,感觉心里稍微舒服了一些,
对于这些人而言,可能只有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才有可能杀出重围吧。
若爱终成枷锁,以温柔之名绞紧我的羽翼,以关怀之姿榨取我的能量,让我在窒息般的掌控中渐成易碎的瓷片,那么我终将在裂痕中生出逆鳞,与其在扭曲的温情里腐烂,不如化身带刺的荆棘。
哪怕从此独自在荒原扎根,也要用尖锐的姿态守住最后一寸呼吸的自由。
这不是堕落,而是被驯化者对精神绞刑的无声反叛。
也不是背叛,而是被驯化者对情感牢笼的最后道别:当「为你好」的桎梏已让心失去跳动的节奏,孤独便成了灵魂唯一能退守的栖息地。
与其在扭曲的羁绊里窒息,不如在寂静中守住内心的火种,至少,这样的孤单里,尚有我未被碾碎的清醒与尊严。
只是事到如今老是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也没有任何意义,还是得顽强的面对一切才行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老天爷既然给了我活下来的机会,那么我就要顺从天道的意思,继续我的生活并且不能辜负这条捡回来的命。
唉!
一声绝望吐息,从胸腔深处缓缓释放,仿佛要把这些日子积累的所有迷茫与无奈都释放出来。
目前的处境,实在艰难,后面是刀山,前面是火海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突然想起和马大哥的那些对话,
随后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抹苦笑,连我自己都忍不住怀疑,马大哥这人是真的存在过吗?
还是说,他只是我在混乱记忆里虚构出来的一个幻影?
不过,那些成为旅游博主的思路倒是记得真真切切,此刻却像黑暗中的微弱烛光,给我指了一条也许能走的路。
我即刻掏出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刺得眼睛生疼。
手指机械地滑动着,短视频一个接一个地闪过,
我搜索的内容,全是那些旅游博主们精心制作的精彩内容。
他们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展示着世界各地的美景,分享着奇妙的旅行故事。
我像是一个在知识海洋边渴望汲取养分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点进他们的主页,
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我仔细分析他们的视频逻辑,从开头的引人入胜。
到中间的内容展开,再到结尾的巧妙收尾。
又反复琢磨那些文案,是怎样吸引人来进一步观看视频的。
还研究他们的运营手法,如何与粉丝互动,怎样推广自己的作品。
这一切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曾经,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和自媒体博主这个身份产生交集,
可如今,命运的齿轮却把我推向了这个方向。
我知道,这或许是我摆脱困境、找回生活意义的唯一希望,
如今只能一步一步,在这个陌生的行业里摸索前行 。
我像个急切的探索者,对着一个个旅游博主的粉丝群,手指不知疲倦地一次次点击“添加”。
进群的申请消息如同石沉大海,可我心里清楚,这是了解他们变现秘密的关键通道。
那些没挂橱窗的博主,肯定藏着不为人知的赚钱门道,他们不可能毫无所求地烧钱拍摄。
光是拍摄地的住宿、油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别提那惊艳的剪辑,里面全是巧妙心思和专业手法。
作为一个多年追剧的人,
现在那些影视剧里的拍摄技巧、转场设计,此刻竟和眼前的视频剪辑手法奇妙交融。
虽然从未接触过,但此刻我就是可以无师自通的理解很多东西。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就好像我有这个天赋,天生就很适合从事自媒体行业的错觉。
看着屏幕上博主们流畅的视频,
我渐渐有了思路,虽然只是模糊的一点微光,却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第一次在手机上下载了剪辑软件。
打开软件的那一刻,陌生的界面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密密麻麻的符号、按键,像一门从未接触过的外语。
关键帧是什么?抠图又怎么操作?
什么时候该放慢动作,什么时候该转场,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打转。
可我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