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第110章 百家争鸣二(2 / 2)

当然,唯一缺陷是,国法院没有制定律法的权利,它只有执行律法的权利。

如今诸子百家论战,韩非肯定要下场。

当然,法家也是反对儒家的仁爱礼乐,道家喜欢讲故事,墨家喜欢讲逻辑,韩非既会讲故事又喜欢讲逻辑。

他先讲了一个楚人卖矛和盾,他说他的矛无盾不穿,又吹嘘自己的盾能挡住任何利刃,有人便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当如何?

他又讲了秦王嫁女送了七十个漂亮侍女陪嫁,但晋国公子看上了侍女却不喜欢秦国公主,这有点像现代相亲看上闺蜜桥段(秦国嫁女)。

还有个故事说的是楚人贩卖珍珠,却用香木做盒包装得非常精美,结果郑国人买了盒子却退了珍珠(买椟还珠)。

韩非讲这几个故事是想说: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矛盾体,仁爱和礼乐就是这样的关系,仁爱是内容,礼乐是形式,一个人不能既卖矛又卖盾,所以儒家的问题是不能既要仁爱又要礼乐。

韩非认为,真正的好东西是不需要包装的,如果仁爱真的好,怎么需要礼乐证明,一个女人长得丑才需要化妆,鱼虾腐烂了才需要调料,这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所以礼乐是仁爱的遮羞布,是虚假骗人的东西,更何况仁爱如果需要礼乐来装饰,越说明仁爱问题很大,越说明仁爱丑陋,孔子的思想是虚伪的美来掩饰真实的丑。

儒家借用子贡的话回击道:先师孔子提倡的仁爱和礼乐是统一的,没有内容,形式也没有必要,没有形式,内容也没办法表现,仁爱和礼乐就是皮和毛共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儒家和法家属于鸡同鸭讲,双方都属于对牛弹琴,双方完全不可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喝一壶,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只是可惜墨翟死的早,如果他还在,估计与韩非能成为朋友,但墨法两家也有根本的分歧,所以其结果也注定走不到一起。

好在由墨家主持的《诸子百家旬报》并没有限制儒家发言,更没有限制任何学派攻击墨家。

所以报纸慢慢的就变成别山封国最权威销售量最大的报纸。

因为言行无忌,这论战便慢慢的演变成天下孰是孰非,最后儒家把苗头指向别山封国匪夷所思的沉重赋税,以及吕氏占据封国七八层巨利商贸事宜。

看儒家把矛头对准吕氏宗族批判而无事,《别山商业报》立马加入声讨,《七国论政报》也看热闹不嫌事大纷纷入场细数别山苛政恶政,其他各家小报杂志更是开始子虚乌有编造谎言。

吕氏族人看见儒家如此胡说八道气得要把儒家赶出别山封国,国相吕不韦召集吕氏宗族会呵斥:

“天下人言天下事本稀松平常,别山封国税收重不重又不是儒家说了算,别山君为什么要允许言论自由,其目的不就是等这一天吗?”

“什么话说出来,什么气撒出来,什么矛盾也便提前释放出来,释放了矛盾国家才能安稳,吕氏才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被人打倒,不是还有人为吕氏辩驳吗?吕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喜欢世家的上下三千年请大家收藏:世家的上下三千年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