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为首富之子,体验人生百态

第165章 目标,穿透冰山(1 / 2)

直升机起飞五分钟后,国家应急管理总局官网悄然更新一条通告:

【简讯】

“针对镜泊山雪崩受困事件,华国首次使用AI高精度除冰机器人投入实地救援,设备已启程赶往救援一线。”

媒体未接到更多详情,通稿措辞含糊,记者们只能就“技术支援已到位”一句做文章。

然而在舆论的风眼中心,在风雪封锁的山岭之外,有一些人,已经拼尽全力等待这道科技破冰之光。

凌晨 4 点 10 分。

燕北镜泊山应急临时前线指挥部,风雪未歇。

军用帐篷内,地图、卫星图像与雪层厚度热成像图摊满整张作战桌。空气中弥漫着冻干咖啡与湿雪融化的味道。

傅怀安刚从运输机下舱走出,眼镜上还挂着一层雾气,呼吸未稳,便立刻投入协调会。

“设备已到,马上就位。”他简单报告。

“傅教授,”华北应急总指挥常中梁迎了上来,一身防寒军装,

“搜救已经过去48小时……已经没有太多时间。”

“卫星信号最后一次定位,是在镜泊山三号峰北侧——大概这块区域。”

气象监测官员指向一块海拔接近 3400 米的陡峭地段。

“但具体位置仍不确定,风雪干扰太强,地形复杂,恐怕只有 5 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粗略标注。”

“那是个雪蚀洼地。”傅怀安低声说。

他曾作为高原机器人实测项目的首席,三年前到过镜泊山系做环境采样。

他知道那个洼地什么样:冰层堆积深,断崖交错,是个天然的冻死区。

“从目前信息来看,只能靠机器人搜索全山体。”技术组成员语速很快

“AI导航系统准备就绪,建议采用‘蛛网式路径’扩展覆盖搜索

——三台除冰机器人主扫地表层积雪,两台侦察型下潜热源区域。”

傅怀安点头,回身看向常中梁总指挥:“批准投放。”

随后对身后通话官员大声道:

“五架‘D3-A’即刻进入实战状态,全力搜索生还者信号!”

……

同一时刻,全国各大媒体记者聚集在前线营地外围。

由于通行权限限制,他们只能远观军用物资的起降与部署,

但“最新技术已被调动投入实战”的只言片语,早已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快快快,刚刚指挥部那边收到数据更新,机器人开始进山了!”

某卫视频道的外景编导急促喊道。

……

凌晨 5:20,镜泊山主峰东南坡

三台主力除冰机器人率先登陆。

在飞雪中,它们展开机体,像银色瓢虫一般张开旋翼、露出多关节切割臂,顺着陡峭山壁、冰岩、雪沟缓缓推进。

表层积雪厚度超过 3 米,常规救援队早已被困于山脚地带,寸步难行。

深层传感器同步运行,冰层密度、热传导、地震微波均在实时反馈。

同时,两台侦察机器人贴地滑行,仿佛蛇类潜入雪层缝隙之间,构建出整座山体的热力分布图。

大屏幕上,一道道冰冷蓝色逐渐铺满画面——那是死亡沉寂的温度。

直到忽然,一道淡淡的红光,在图像西北侧跳了出来。

“有热源!”负责数据同步的工程员喊道。

“放大!快放大——”傅怀安冲上前,一把将图像拽大,数值同时出现:

温度 35.6℃,微弱波动。

“海拔 3432 米,坐标精确到 1 米误差,距离地表深度 11.4 米。”

他声音突然哑了:“……是一处冰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