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婉清和舞者们耐心的指导下,我慢慢找到了节奏。我深吸一口气,眼睛紧盯竹竿的开合,在它张开的瞬间,小心翼翼地抬起脚跨过去,接着迅速跟上另一只脚。
每一次成功的跳动都让我兴奋不已,那种成就感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光明。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我开始大胆地随着竹竿的开合跳跃,动作也越来越流畅,渐渐地,我仿佛与竹竿融为一体,感受着畲族文化独特的活力,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个民族欢乐聚会中的一员。
跳完竹竿舞,我已是气喘吁吁,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但心中却满心欢喜。我好奇地问一旁观看的阿伯:“阿伯,这竹竿舞在咱们畲族文化里一定有特别的意义吧?”
阿伯笑着回答:“那可不,竹竿舞不仅是为了好玩,它还象征着我们畲族人民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以前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时,像三月三乌饭节、九月九重阳歌会,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跳,寓意着生活像这竹竿舞一样,充满节奏,红红火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XT下载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页加入书签而且在跳的过程中,大伙得相互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跳得好看,日子也才能过得‘顺风顺水’。”
听了阿伯的话,我对这竹竿舞有了更深的理解,看着广场上还在舞动的人群,心中满是对畲族文化的赞叹,这简单的竹竿舞动,竟蕴含着如此深刻的民族精神。
长街上,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阿婆们身着传统服饰,端出用翠绿芭蕉叶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乌米饭。
我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肚子也适时地咕咕叫了起来。我拿起勺子,迫不及待地舀起一大勺乌米饭就往嘴里送。
黑米那醇厚的香气,混着南烛叶独有的清香,瞬间在舌尖上炸开,仿佛是一场绚烂的味觉烟花秀。这美味烫得我直哈气,可又舍不得停下,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这哪是饭,分明是会跳舞的味觉精灵!”
阿婆们看着我这副贪吃的模样,笑得满脸皱纹都更深了,用方言热情地说道:“慢些食,不够再添!”
叶婉清在一旁看着我,突然伸出手指,指着我的嘴角,笑得合不拢嘴:“你嘴边的饭粒,像长了黑胡子!”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用手擦了擦嘴角,继续享受这美味的乌米饭,还跟叶婉清打趣道:“这乌米饭太好吃了,我这形象都顾不上啦!”
福湖村的阿婆见我们对乌米饭兴趣浓厚,便热情地领我们钻进后院。后院里,南烛树在暮色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阿婆伸手摘下几片嫩叶,耐心地讲解道:“这叶子要在端午前后采,用山泉泡三天三夜,煮出的饭才够黑亮。”
我兴致勃勃地学着她的样子,拿起木杵捣叶子,可这看似简单的活儿,到我手里却状况百出,没捣几下,汁水就溅得满脸都是。
陈瑞在一旁笑得前俯后仰,差点摔进石臼,边笑边说:“你这‘蓝脸关公’造型,能直接去参加畲族祭祀了!”
我看着陈瑞那幸灾乐祸的样子,佯装生气地说道:“你行你上啊!这可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
阿婆在一旁看着我们笑闹,也忍不住用方言说道:“细伢子们,这捣叶子嘞,是个耐心活儿,慢慢就上手啦。”
喜欢坐公交车游遍全中国请大家收藏:坐公交车游遍全中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