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方敬远连字母是什么都说出来,徐文斌手里的筷子当即掉在了地上。
顾不得捡,他竖起拇指:“老爷子神了!”
方敬远却没理会,瞥向罗旭:“小子,先说说这是什么物件儿?”
“赤道经纬仪,大清康熙制造了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这赤道经纬仪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感觉像是仿造的工艺品,不过皮壳明显到清了。”
罗旭认真回答道。
方敬远点了点头,旋即夹了一口肉片放在嘴里嚼了起来,并没有开口。
“方爷,您开金口啊,大旭那等着呢。”
见老爷子不说话,徐文斌催了一句。
不过罗旭却推了推徐文斌,继续开口道:“老爷子这是给我出题呢。”
说着,他笑了笑:“爷爷,这八个天文仪摆在燕京东城古观象台,自东开始首先是玑衡抚辰仪,挨着东边的赤道经纬仪、纪限仪,台顶西南的黄道经纬仪,正南为地坪经纬仪,东南为地平经仪,台顶西侧的天体仪和西北角的象限仪!”
听着罗旭一连串说出八个天文仪的名字和位置,方敬远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小子,象限仪也叫地平纬仪!”
“没错儿,您记性真好!”罗旭竖起拇指。
听着这爷俩的对话,一旁徐文斌可傻眼了。
他不禁多看了罗旭两眼,真不知道都是俩肩膀顶一个脑袋,人家这脑袋瓜儿是怎么长的?
“旭啊,你怎么嘛都知道?”徐文斌一脸羡慕道。
“跟老爷子待久了,不知道都难!”
罗旭笑了笑。
徐文斌连忙给老爷子把酒倒上:“方爷,以后我伺候您行吗?”
“伺候我?哈哈,你不够格!”方敬远笑道。
“得!热脸贴冷屁股了……”
徐文斌摇头念叨着。
“跟老爷子说话注意点,别那么多零碎儿!”罗旭瞪了徐文斌一眼。
“对对对,我说错话了,罚一杯!”
徐文斌仰脖干了一杯。
看得方敬远直乐:“得,倒是有股子劲儿。”
说着,老爷子又看向罗旭:“现在还没明白?”
“啊?我明白什么啊,爷爷,半天都是我在说,您也没指点啊!”
罗旭一脸不解。
方敬远无奈摇头:“笨得跟猪似的,我问你,这赤道经纬仪是什么时候的?”
“刚不是说了,康熙!”罗旭道。
“康熙爷洋文水平怎么样?”
方敬远再问。
“洋文?”
罗旭微微一愣,这怎么和洋文还扯上关系了?
相传清朝皇帝中,康熙爷的外语水平的确是非常出众的,而且不仅仅是英语,他还对俄文、法文和拉丁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掌握。
可他依旧不明白,这和这个物件儿有什么关系?
看着罗旭一脸懵逼的样子,方敬远端起酒杯:“康熙爷有几个洋人老师,知道吗?”
听到这话,罗旭想了想。
片刻,他倒吸了一口气:“爷爷,您是说……南怀仁吧!”
“想明白了?南怀仁是个干实事儿的主,除了给皇帝上课,还监制了天文仪的建造,其实说起对咱们国家做的事儿,他比利玛窦和汤若望更靠谱!”
方敬远口中的利玛窦、汤若望,都是古时候西方的传教士。
进入我国以后,的确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少贡献,尤其是汤若望,历经明清两代,在我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
但饶是如此,南怀仁作为汤若望的学生,为我国科学事业所做的事情,的确更加实惠,也对后世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