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刚咬下第一口烤羊肉串,手机就疯狂震动起来。赵宇凑过来看屏幕,差点被孜然粉呛到:"阳哥!有人扒出你以前在工地搬砖的照片了!"
烤得焦香的肉串在嘴边停住,李阳眯起眼睛看向手机。热搜榜上赫然挂着#美食家李阳真实身份#的词条,配图是他三年前在建筑工地扛水泥的旧照,灰头土脸的模样与现在判若两人。
"这角度..."李阳舔掉嘴角的辣椒面,"是老王头拍的,他总爱蹲在材料堆旁边偷懒。"
赵宇急得直跺脚:"重点是这个吗?现在全网都在说你冒充美食家!"
烧烤摊的电视机突然切到娱乐新闻,女主播正字正腔圆地播报:"...有网友爆料,近日爆红的美食评论人李阳实为建筑工人,其所谓'祖传味觉'很可能是..."
老板娘"啪"地关掉电视,把刚烤好的韭菜放在李阳面前:"小李啊,阿姨觉得凭本事吃饭不丢人。"
李阳笑着道谢,手机突然跳出陌生来电。接起来就听见苏雨晴急促的声音:"是赵明干的!他买通了《美食周刊》的记者..."
电话那头突然传来玻璃碎裂的声音,通话戛然而止。李阳盯着黑下去的屏幕,指节在油腻的塑料桌面上敲出规律的声响。
"阳哥,现在怎么办?"赵宇把手机递过来,直播间里已经炸开锅,弹幕密密麻麻盖满屏幕:
"骗子滚出美食圈!"
"搬砖的也配评价米其林?"
"怪不得能尝出变质肉,工地伙食练出来的吧?"
李阳突然起身结账,顺手把没吃完的烤串打包。回出租屋的路上,他在五金店买了卷绝缘胶带,又在旧书摊挑了本泛黄的《民国宴席考》。
"你要这个干嘛?"赵宇抱着旧书满头雾水。
李阳没回答,进屋后径直走向冰箱,取出昨天买的猪蹄膀。他动作麻利地焯水、去毛,同时用肩膀夹着手机打开直播软件。
"各位晚上好。"他突然对着镜头说话,吓得赵宇差点摔了摄像机,"听说有人质疑我的专业?"
直播间人数瞬间飙升。李阳把手机架在料理台上方,镜头正好俯拍整个操作区。他先展示猪蹄膀的横截面,然后用毛笔蘸着老抽在肉皮上写字——正是那本旧书里记载的民国秘制酱方配方。
"这道'翰林酱方'。"李阳边处理食材边解说,"需要把绍兴黄酒和镇江香醋按7:3比例调和..."他突然顿住,对着镜头挑眉,"刚才说我是骗子的朋友,知道为什么要用两种醋吗?"
弹幕突然安静了几秒。李阳手腕一抖,刀尖精准挑断蹄膀的筋膜:"因为香醋酸而不涩,黄酒醇而不烈——就像建筑工地的水泥标号,32.5和42.5的配比差之毫厘..."他故意没说完,把蹄膀放进砂锅时发出"咚"的闷响。
赵宇突然发现直播间画风变了:
"卧槽这刀工!"
"他刚说水泥配比是认真的吗?"
"有人查到那个配方了!真的是民国宴席菜谱!"
砂锅在灶上咕嘟作响时,李阳从床底拖出个落灰的木箱。掀开盖子,里面整齐码着二十多个笔记本,每本封面上都标着年份。他随手翻开2018年的那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各地小吃配方,有些页脚还粘着干枯的香料标本。
"我在工地那会儿。"李阳对着镜头晃了晃笔记本,"每天下班就去当地菜市场偷师。"他指着一页泛黄的记录,"这位卖卤煮的张大爷,祖上是清宫御膳房的..."
直播间的质疑声渐渐被惊叹取代。当砂锅揭开时,琥珀色的酱汁正在蹄膀上咕嘟冒泡,李阳用筷子轻轻一戳,皮肉立刻如丝绸般绽开。他突然对着镜头外喊:"赵宇!把我枕头底下那封信拿来!"
那是一封印着"江南厨艺研究会"抬头的邀请函,日期显示是三年前。李阳把它和建筑工地的工资条并排放在镜头前:"当年他们邀请我去当学徒,但学费要两万八。"他自嘲地笑了笑,"所以我先去工地攒了半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