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先生皱起眉头,陷入思索,片刻后说道:“素心,素心?……我倒是有些模糊的印象。到底是哪里听过呢?哦,对了,我很早以前讲过素月庵故事,守庵人的代号就是素心!”
素心当下心中一喜,连忙追问道:“对,先生说的没错,就是素月庵的素心,先生可知她去了何处?”
说书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道:“这就真不太清楚了。江湖上说法众多,有人说她得罪了某个神秘强大的势力,惨遭毒手;也有人说她厌倦了江湖的纷争杀戮,选择归隐山林,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素心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她仍不死心,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轻轻放在桌上,诚恳地说:“先生,这是一点小小的心意。您再想想,看是否能想起些什么,还望能告知小女子,此事对我至关重要。”说书先生见状,连忙摆手推辞:“姑娘太客气了,这本是我力所能及之事,岂敢收这银子。我定会帮您留意,若有消息,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素心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强行将银子塞给对方,只得无奈地把银子小心收回怀中,随后莲步轻移,微微欠身行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声音轻柔却满含真挚:“如此,那便多谢先生仗义相助了。实不相瞒,我还有些极为私密且紧要的话,想单独与先生细细相谈,不知先生可否抽出片刻时间?”
说书先生本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一看素心这欲言又止的模样,便立刻心领神会,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先是对着台下的听客们双手抱拳,朗声道:“诸位老少爷们、姑娘娘子,实在对不住,先麻烦大伙自个儿唠唠嗑,我与这位姑娘有点事儿去后头说道说道,稍等片刻,马上回来接着给大伙讲那精彩绝伦的江湖轶事!” 说罢,他侧身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示意素心跟着自己,率先穿过嘈杂的大堂,往后院走去。
后院相对安静,几株绿植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打破这份宁静。素心站定,再次向说书先生福了一礼,言辞恳切:“先生,实不相瞒,我正是素月庵这一代的守庵人。上代守庵人对我恩重如山,她的去向不明,我实在放心不下。还望先生把知晓的事,无论巨细,都告知于我。”
说书先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忙拱手回礼:“原来是庵主当面,失敬失敬。既是如此,那我定知无不言。我曾听闻,你师父当年与一位神秘剑客来往密切,那剑客剑术高超,独来独往,江湖上少有人知其来历。他们二人时常在素月庵附近的山林中密会,也不知究竟在谋划何事。”
素心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自己从未听闻师父提起过这位神秘剑客。她赶忙追问道:“先生,那您可知道这神秘剑客来自何处?后来又去了哪里?哪怕是一点细微的线索,对我来说都极为重要。”
说书先生眉头紧锁,下意识地摩挲着下巴,额头因努力回忆而挤出几道深深的皱纹。他的目光越过素心,仿佛穿透时空,在过往听闻的记忆深处艰难探寻。
“这个……”他微微沉吟,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我只听人提过,那剑客无论何时,身上都佩戴着一块玉佩。那玉佩可不一般,上面刻着奇异的纹路,弯弯绕绕,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又像是特殊的图腾,一看便知是某个神秘门派的信物。只是到底来自哪个门派,我实在是毫无头绪。至于他后来的去向,我翻遍了记忆,也实在想不出更多消息了。”
稍作停顿,说书先生喝了口水润润嗓子,接着说道:“不过,还有件事儿兴许能给你指个方向。几年前,我在一座古寺借宿,和一位云游僧人闲聊时,他曾提到,在西北的大漠之中,似乎瞧见一个与你师父打扮相仿的女子。那大漠荒无人烟,风沙漫天,僧人也是匆匆一瞥。茫茫大漠广袤无垠,想要确认到底是不是你师父,那可真是难如登天呐。”
素心全神贯注地听完,原本黯淡的眼眸中瞬间燃起希望的光芒,那光芒熠熠生辉,仿佛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她的眼眶微微泛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情不自禁地向前迈了一步。
紧接着,她郑重其事地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缓缓屈膝,行了一个大礼,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先生今日所提供的线索,于我而言,不啻于暗夜中的明灯,绝境里的曙光,实在是恩重如山。”
说罢,她直起身子,目光坚定地凝视着说书先生的眼睛,言辞恳切:“先生,往后若您机缘巧合再听闻一星半点相关消息,恳请您务必告知于我。无论耗费多少时日,历经多少艰难险阻,哪怕踏遍千山万水,穷尽毕生精力,我也誓要寻得师父的下落。”
喜欢素心传请大家收藏:素心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