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

第21章 治理吐蕃(2 / 2)

李承乾思索后说道:“李卿之言有理。治理吐蕃,需刚柔并济,在推行大唐文化的同时,尊重其本土特色,促进文化交融。”

杜正伦最后出列,说道:“陛下,为确保各项政策顺利实施,需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选派忠诚可靠之人,监察官员行为,防止贪污腐败,确保治理成效。”

李承乾神色严肃地说:“杜爱卿所言至关重要。着都察院选派得力御史,定期巡查吐蕃,保障治理工作公正、有效进行。”

随着君臣之间一轮轮深入的讨论,治理吐蕃的蓝图在太极殿中逐渐清晰。每一条策略都饱含着对吐蕃未来的期许,旨在让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在大唐的怀抱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融入大唐的璀璨文明之中。

几日后,吏部迅速行动,从众多官员中选拔出一批精明强干、清正廉洁的人才,他们肩负着推行大唐律法与建立行政机构的使命,踏上了前往吐蕃的路途。这些官员深知责任重大,一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夜兼程赶赴吐蕃。到达吐蕃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深入各个部落,耐心向吐蕃百姓讲解大唐律法的条款与意义,力求让每一个人都明白法律的约束与保护。同时,他们有条不紊地建立起各级行政机构,从州府到郡县,明确职责,规范流程,使得政务处理逐渐走上正轨。

与此同时,户部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着促进吐蕃商贸发展的优惠政策。他们规定,凡是前往吐蕃经商的大唐商人,可在税收上享受一定程度的减免,并且在货物运输、交易场地等方面提供便利。这些政策一经颁布,立刻吸引了众多商人的目光。一时间,通往吐蕃的商道上热闹非凡,商队络绎不绝。他们带着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精美商品,与吐蕃百姓进行交易,同时也带回了吐蕃的皮毛、药材、手工艺品等特产。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喧嚣,不同的语言、服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吐蕃百姓通过与大唐商人的交易,不仅获得了生活所需的物品,还见识到了大唐的繁华与富庶,对大唐的好感与日俱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礼部选派的学识渊博的先生们也陆续抵达吐蕃。他们在吐蕃各地选址建造学堂,一砖一瓦,皆倾注着心血。学堂建成后,先生们敞开大门,欢迎吐蕃的孩子们前来求学。课堂上,先生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儒家经典,从《论语》的仁、义、礼、智、信,到《孟子》的民贵君轻,让孩子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他们还传授大唐礼仪,从日常的言行举止到重大节日的庆典仪式,让吐蕃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大唐文化的熏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堂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成为了吐蕃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孩子们,如同希望的种子,在大唐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未来将成为连接大唐与吐蕃的重要纽带。

工部则派遣了经验丰富的农官前往吐蕃。农官们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吐蕃的土壤、气候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传授先进的农耕技术。他们教导百姓如何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如何选用优良的种子,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水利设施灌溉农田。在一些水源匮乏的地区,农官们还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挖掘水渠,建造水坝,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看着农田里逐渐绿油油的庄稼,吐蕃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对大唐的感激之情,也如同这茁壮成长的庄稼,日益深厚。

在尊重吐蕃本土文化方面,大唐官员们也做了诸多努力。他们深入吐蕃的各个部落,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艺术形式。对于那些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他们加以保护和传承,并尝试将其与大唐文化相结合。例如,在一些庆典活动中,既有大唐的歌舞表演,也融入了吐蕃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也让双方更加理解和尊重彼此,促进了民族团结。

都察院选派的得力御史们,定期穿梭于吐蕃各地。他们明察暗访,监督官员们的行为举止,确保大唐的各项政策能够公正、有效地实施。一旦发现有官员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御史们绝不姑息,立刻严肃查处。在他们的严格监督下,吐蕃的治理工作风清气正,百姓对大唐的信任也越来越深。

随着各项治理措施的逐步推进,吐蕃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曾经因战乱而破败的城镇逐渐恢复生机,新建的房屋错落有致,街道宽敞整洁。农田里,庄稼连年丰收,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集市上,商贸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学堂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熟悉大唐文化的吐蕃学子。吐蕃,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大唐的精心治理下,正一步步迈向繁荣昌盛,真正成为大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大唐共同谱写着辉煌的篇章。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大唐储君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