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

第26章 是离二哥最近的一次机会(2 / 2)

闹归闹,笑归笑,正儿八经的事还是要办的。最终周老大夫看了看宋喜雨带来的清单:治腹泻拉肚的、治风寒的、治外伤的、治疫病的、止血的、安胎的。

“雨宝,你这是?”周老大夫此时是灵魂归位,又变成悬壶济世的老神仙。

“周爷爷,我师父说了,今年十有八九还是大旱,没有了粮食,活不下去了,只能逃荒。我这些都是提前做个准备,以防万一的。我怕到时候乱起来,什么都买不着了。周爷爷,你和茯苓也要早做打算。”

和周老大夫约好了十天后来拿药,宋喜雨如释重负,不由得加快脚步,她已经两天没去看另一个闹人系数五颗星的高需求宝宝----孔县令。

宋喜雨深谙调节孔县令情绪的按钮,一大碗草莓牛奶啵啵比人先进门,孔县令就已经乐不可支了。

孔县令让一个衙役将草莓牛奶啵啵分为两碗,端一碗送给内宅的把门婆子,让婆子送给夫人。宋喜雨因为常来县衙,对这样明晃晃秀恩爱的场景已经见怪不怪了,孔县令的确是古代为数不多的二十四孝好丈夫。

他和夫人身下只有一子,二十左右,叫孔乐风。这名字好清新,不知是不是取自《山海经·海内经》: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孔乐风的幸福感就如名字,他作为独生子,享受着完完整整的父爱和母爱。孔县令的后宅十分干净,没有什么小妾通房,没有什么庶子庶女,在这个多收了两斗谷子就蠢蠢欲动就可以合法寻欢的时代,真的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美好另类。

今天宋喜雨到孔县令这里,除了给他带来草莓牛奶啵啵,还带来新鲜的水果蔬菜各一大篮,是平日里市面上卖的双倍的量。当然了,这都为了抛砖引玉,宋喜雨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二哥的学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因贫困的家境拖了后腿,二哥启蒙比较晚,十岁才去邻村的鲁老秀才那里读书。十一岁就参加了县试,考上了童生。

这个时代的童生试是分三个阶段的,县试、府试和院试。

二哥十二岁的时候,参加了童生试的第二阶段府试,是第六名。十三岁的时候,因干旱田地减产,家里实在是囊中羞涩没有钱做路费,就没有参加院试。

今年,二哥十四岁了,八月份在宁川府,就有一场院试。宋喜雨问过王掌柜,知道院试是三年两次,所以,八月份的这次院试,是离二哥最近的一次机会。考上了,就是秀才。

二哥从读书开始,授业恩师就是鲁老秀才。老秀才当年也是一次次往上考,想出人头地。但是屡战屡败没有成功,年岁也越来越大,才歇了心,蜗居小乡村,靠学生的束修养家糊口。曾经的那点学识,不知道还剩多少。

宋喜雨在现代当老师的时候,校长就经常念经:“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按照这个评判标准,鲁老秀才做不到持续充电做不到不断学习,总是吃老本,二哥跟着他,路也不会走得长远。

特别最近这一个多月,因为腿伤,二哥只能在家自学。这种自我摸索前进,犹如盲人摸象,在宋喜雨看来,费时费力效率低。

作为来自现代重点初中的宋喜雨,深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的道理。当时单位里那些重点班的老师,绝对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在中考前辅导谁家的孩子一个月两个月的,让孩子多拿二十几分,那都不费吹灰之力,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牛。家长都托关系找路子,盼望能和这些大神级的名师搭上话。

宋喜雨找孔县令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帮着二哥找个好夫子,最好是一对一那种。

备注:惠夷槽,也就是药碾子,古时医家必备之物。相传是东汉年间一铁匠为感谢华佗治好了他的病,专门为其打造用来碾药,以减少华佗和徒弟碾药时的劳累。惠是赠,以报救命之恩;夷是平安,意为救死扶伤,化险为夷;槽,碾药之器。因为惠夷槽主要是用来碾药的,所以人们又习惯称其为药碾子。

喜欢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请大家收藏: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