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骆驼山,路程已经过半。虽然中午的烈日依旧无情,没皮没脸让人走几步就汗流浃背,早晨和傍晚却多了些凉意。
因为早午温差太大,流放队伍中的人缺少衣服御寒,好多人已经染上了风寒,队伍中咳嗽声不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宋喜雨赶紧叮嘱自家逃荒队伍,人随天温适添衣。田老大夫也开始熬制预防的汤药。俩村长忙成了陀螺,组织人看着大家喝下,生怕有一个疏漏之处,就造成不良后果。
第二批集体福利布匹和棉花也发下去了,自然获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一有闲暇,队伍中的女人们一个个飞针走线,仿佛织女下凡尘,忙个不停。这崭新的布匹、松松软软比天上的云朵还白的棉花,把流放队伍中的人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再往前走,会路过碾盘镇,镇子规模也不小。王捕头已经给流放队伍通了气,到时候每家派出一个人,去购买补给,尤其是药品还有棉被、衣物。
宋家这边进碾盘镇买补给的是喜银堂哥、喜才堂哥还有大哥。临走之前爷给他们训话:“一个个警醒着点,互相照应,遇到什么事就听雨宝的。”对,这领头的还是宋喜雨。
四个人坐着一辆马车,还拉着王捕头、高顺发和孔乐风走在前面,后面是十个衙役还有四五十个各家的代表。这代表里面也是流放的犯人居多。
宋家庄和牛头村这边集体福利搞得好,大家苦日子过惯了,觉得没啥缺的,都默默攒着腰包,都知道到了安置地买房买地,那可是需要花大钱的。
每人交了三文钱的进城费,一行人就像游进大海的鱼儿,各找各的目标。
宋喜雨见大家难得进城,让喜银堂哥、喜才堂哥和大哥自由活动,别都拘在一起,束手束脚的。喜银堂哥和喜才堂哥乐颠颠走了,大哥把马车寄存之后,仍旧跟在她的后面。
宋喜雨在找银楼。空间的首饰太多了,尤其是在小嘴村得的那五十二件首饰,变卖或者死当,都可以换成银子,各家各户又是一笔进项。
转过一个街角,大哥眼尖:“雨宝,你看,食为天酒楼!”宋喜雨定睛一看,果然!这可真是瞌睡了有人来送枕头,无巧不成书啊!
宋喜雨就和大哥进了酒楼。里面生意还不错,一楼大堂里的八张散桌差不多都坐满了。水牌上赫然还有尖椒灌肉、水煮鱼、麻婆豆腐、辣子鸡丁这些菜品。这可是当初自己卖给王掌柜的菜谱。
宋喜雨和大哥找了个角落坐下,一挥手叫来了店小二,点了个麻婆豆腐。
不想小二陪着笑说:“客官,请您换个菜可以吗?”
“噢?换个菜?这是什么意思?”宋喜雨问。
小二难为情地说:“客官有所不知,最近因为流民越来越多,这道菜里有一样重要的配料,一直缺货,都把掌柜的给急死了!”
宋喜雨微微一笑:“缺的是辣椒吧!”
“客官你怎么知道?”小二脱口而出,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泄露了商业秘密,又捂住了嘴,只睁大了一双眼睛。
宋喜雨拿出一方小印,放到店小二的托盘里。“把这个给你们掌柜看看,就说有故人来。”店小二一溜儿烟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