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创业女汉子一言不合就开干

第131章 怪不得客似云来(1 / 2)

旭日东升,霞光洒落在晏北府城热闹非凡的朱雀二街上。

新开的面馆前,红色的绸带随风轻舞,一对朱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上面写着“开业大吉”四个大字。大门上方“宋家面馆”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米色的木质雕花大门两旁,贴着喜庆的对联,上联是“汤鲜味美迎贵客”,下联是“面香四溢聚宾朋”。

店门口,二伯父满脸笑意,带着三川还有一个小伙子,拱手向来来往往的行人作揖相邀:“各位街坊邻里,小店今日开业,辣椒酱辣椒油是本店特色,还望大家多多捧场!”

随着吉时已到,一群身着彩衣的秧歌队闪亮登场。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在面馆门口跳跃、翻腾,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围观。宋喜雨满面春风,和爷、二伯父亲自点燃一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中,一群群客人走进了面馆。

一个身穿麻衣的汉子是第一个客人,他点了一碗招牌西红柿打卤面。二伯父亲自送过去一碟卤肉:“客官,您是我们面馆第一位客人,给您赠送一碟卤肉尝尝,多提宝贵意见。”

热气腾腾的一碗面端上来,麻衣汉子一看这碗比自己的脸都大,笑了:“老板,一看这碗,你就是个实诚人!”他又看看桌上的两个小碗,一个里面是红彤彤的辣椒酱,一个里面是金灿灿的辣椒油。

一个店小二叫喜昆的说:“客官,这可是咱面馆的独家调料,您往面里,要一点一点地加,千万别一下子加一大勺,把自己辣坏了!”

麻衣汉子也听劝,加了一小勺辣椒酱,又加了一小勺辣椒油,把碗里的面拌了拌,吸溜吸溜吃了起来。他的脑门上、脸上逐渐起了一层汗珠,外面的麻衣棉袄也穿不住了,不得不脱了下去。

他畅快淋漓地吃着面,觉得这面酸辣适中,太对自己的口味了!还有这卤肉,明显不是一个部位做出来的,每一片吃起来都香喷喷的有嚼劲儿。

汉子吃得太满足了,他在收银台交了七文钱。还问芳儿堂姐:“大妹子,你们店里的那个卤肉卖吗?给我来一斤!”芳儿堂姐满脸是笑:“卖的,每斤七十文!”二伯母早就手脚麻利地把卤肉切好,还浇上了一大勺卤肉汁,把麻衣汉子喜得不住说谢谢。

一位身着棉袍的老妇人,牵着自己的小孙子走进店内,轻声说道:“老板,来一碗招牌面西红柿打卤面。” 小二连忙应下。不一会儿,一碗飘着翠绿葱花、金红色的西红柿的汤面端上桌。老妇人轻抿一口汤,眉眼含笑:“这汤头醇厚,面条爽滑,果真好味道。” 然后,就用店小二送来的另一个碗,分了一些面条,和孙子吃起来。二伯父还亲自过来给添了汤,夹过来三五片卤肉。那小孙子吃得眉开眼笑。

一旁,几位大爷围坐一桌,点了几碗卤肉面,加上辣椒酱,满碗飘红,吃得热火朝天,还抽空说几句:“这新店开得好,以后又多了个好去处!”

面馆自开业开始,客人是络绎不绝。不但一楼散台的客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就连二楼包间,也是人满为患。

飞马牙行的曲掌柜,带着牙行里所有的管事伙计,包了两个包厢,把每一种面都要了三碗。而且算账的时候,还不要二伯父给他打折,只是一迭声地问:“宋老板,你这个辣椒酱和辣椒油卖不卖?”

二伯父笑着回答:“这个辣椒酱和辣椒油,暂时由我们面馆代卖,辣椒酱八两银子一坛,辣椒油十两银子一坛。过几天,在食为天酒楼旁边,我们家还有一个专门的卖场,你们到那里买就行!”

曲掌柜高高兴兴买了五坛辣椒酱出了门。

一位年轻的书生也被川流不息的人流所吸引,摇着折扇,缓缓步入:“久闻北部面食之妙,今日倒要看看这新店有何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