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

第25章 历史上有名的太监(一)(1 / 2)

(写在前面,这几章里郑和有个bug,查资料的时候,网页ai回答将土豆,玉米也算成是郑和带来的了,所以我也这么写了,这段有点多,不准备大改了,大家介意的可以跳过。)

穆嘉翻一翻,看评论区也没有什么好玩的评论,挑了几个点赞,就刷下一个视频了。

【历史上有哪些出色的太监?】

“太监?这群人有什么值得说的?”

“是啊,太监们不就是伺候那些贵人的吗?”

【今天这期我们来聊一聊历史上出色的太监。因为篇幅有限,所以博主只选了四个人,是蔡伦,郑和,司马迁,王承恩,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补充。另外再画个大饼,以后博主会再更一期历史上出名的祸乱国家的太监。】

“这蔡伦跟司马迁咱倒是听说过,可是这王承恩跟郑和是谁?妹子你知道吗?”朱元璋问站在他身边的马皇后。

“妾也不知,可能是之后才出现的人吧。”马皇后也不知这两个人。

【第一位,蔡伦。说起蔡伦,绕不开的一点就是他改进了造纸术,那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太监,在他之前呢,也有纸,但是呢造纸的成本很高,十分贵重。所以一般时候都不能大批量的制作,纸也没有普及开来,一般都用竹简。】

【竹简这种东西呢,其一,不好保存,一不小心就会生虫,受潮;其二呢,在写一样字数的情况下,竹简可要比纸重多了,实在很不方便。】

嬴政点了个赞,表示说得对,那一天一百二十斤的竹简可不是人看的,那真是累死。而且竹简确实是难以保存。

【于是蔡伦就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他就研究造纸的技术,最后他用树皮,麻绳,渔网这样成本不高的材料造出了“蔡侯纸”,大大降低了纸的制造成本。】

嬴政,刘邦:“天幕你敢不敢细说?。”

“蔡侯确实是功在千秋啊。”李世民感叹。之前的朝代可能感受还不深,可他大唐的科举制要是离开了纸可发展不了一点。

【从此之后,纸渐渐普及,取代了竹简,学习知识更加方便,成本也更低。】

【而光有纸还不行,毕晟拿出印刷术表示,要两个一起吃才更好。】

【造纸术让纸的造价下来了,可读书识字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知识啊,有了纸,书籍的传播还是要用到抄书,费人力物力不说,还容易出错,印刷术表示,别急,我来解决这个问题。印刷术这个放在以后说。】

【最后,印刷术跟造纸术这对cp,诞下了文化传播这个孩子。】

天幕下的众人:“这话乍一看怪怪的,仔细一看还是怪怪的。”

【在国内来说,印刷术与造纸术将读书习字的成本打下来后,让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为后来隋唐时候发展科举制选拔官员提供了根基。】

“科举制?”秦始皇十分好奇这个后世的选官制度,他想看看有没有能借鉴到大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