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你可知罪?"康熙帝的声音像从云端传来。
傅山抬起头,直视着这位年轻的帝王:"草民何罪之有?"
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康熙帝的手指叩击着御案,"有人告发你私通逆党,图谋不轨。"
"启禀陛下,"傅山从怀中掏出《霜红龛集》,"草民所有诗文皆在此,若有片言只字反清复明,甘愿受戮。"
康熙帝翻开诗集,目光扫过"哭庙案"的记载,脸色渐渐缓和。"朕听说你拒不剃发?"
傅山解开道袍,露出斑驳的头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殿内死寂如坟。忽然,康熙帝站起身,"傅山听旨:念你年事已高,诗文并无反意,着即开释。"
傅山望着御案上的《霜红龛集》,突然伏地痛哭。这哭声里有对故国的哀思,有对新知的感激,更有对天下苍生的悲悯。
出了宣武门,傅山望着熙熙攘攘的市井,恍若隔世。茶馆的说书人正说到"朱衣道人智斗鳌拜",引来阵阵喝彩。他悄悄将腰间的永历玉塞进路边乞丐的破碗,转身融入人群。
"先生!"陈安的呼唤从身后传来。少年牵着毛驴,鞍上驮着傅山的药箱和书卷。"咱们这就回太原?"
傅山抚摸着毛驴的鬃毛,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五台山遇到的游方和尚。那和尚曾预言:"你与康熙有一面之缘。"如今看来,这一面竟改写了他的命运。
行至卢沟桥,傅山回望京城。夕阳下的紫禁城笼罩在金色光晕中,像座巨大的琥珀。他从怀中掏出半块月饼,轻轻放在桥头。江风吹过,带走最后一丝故国的味道。
陈安望着老人佝偻的背影,忽然发现他道袍下摆绣着的竹叶图案,竟与三年前在扬州见过的抗清义军旗帜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暮霭中,毛驴的蹄声渐渐远去。一代奇人傅山的传奇,就此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而他留下的《霜红龛集》,至今仍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骨与血泪。
喜欢九州民间志请大家收藏:九州民间志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