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民间志

明朝那些事28《负尸还债》(2 / 2)

揣着钱回家的路上,六斤的手心里全是汗。五贯钱,正好能还清张记米行的债。可这钱是秀娘的丧葬费,拿了实在良心不安。走到豆腐巷口,远远看见自家竹棚前围了群人,张记的管家正叉着腰骂街:“老东西,再不给钱,老子砸了你的锅!”

六斤拨开人群冲进去,娘正跪在地上捡碎碗片,锅里的豆腐脑泼了满地。他猛地掏出钱袋:“管家,钱我有了,这五贯钱,够还账了吧?”

管家接过钱数了数,冷笑一声:“陈六斤,你当老子是叫花子?利钱呢?当初可是说好了月息三分,这大半年下来,利钱也该有两贯了。”

“你!”六斤血气上涌,“当初我爹只借了三贯,怎么利钱比本金还多?”管家瞪起眼:“嫌多?那就拿房子抵,省得老子天天来催债。”

娘拉着六斤的袖子直哭:“六斤,别跟管家吵,咱再想想办法……”话音未落,巷口突然传来马蹄声,几个衙役簇拥着顶青呢小轿停在豆腐坊前。轿帘掀开,下来个穿皂衣的中年男子,腰间挂着应天府的腰牌。

“哪个是陈六斤?”男子开口道。六斤忙抱拳:“小人便是。”男子上下打量他一番:“城南竹林的女尸案破了,凶手是城西当铺的孙朝奉。你当日收尸,官府按例该赏你二两银子。另外,刘二顺状告米行掌柜吞没秀娘买粮的碎银,那碎银上刻着‘柳记’的印记,正是秀娘的钱。米行掌柜已招认,这五贯钱,是他赔的安家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六斤听得目瞪口呆,一旁的管家脸色却变了。原来那米行掌柜和孙朝奉是连襟,秀娘去米行时撞见孙朝奉偷官银,被他掐死灭口,碎银也被米行掌柜私吞。若不是六斤收尸,这案子还不知要拖多久。

当晚,六斤又梦见了秀娘。她站在月光里笑,鬓角栀子花比生前更鲜艳:“小哥莫怕,我是来道别的。如今冤仇已报,我也能安心去了。那五贯钱,本就是我该给你的,你用它好好过日子,别辜负了这份善心。”

天亮后,六斤去当铺赎回了爹的当票,又请了个石匠给爹娘刻了块新碑。豆腐坊重新支起了锅,娘往灶里添柴火时,突然指着锅里笑:“六斤,你看这豆腐,比往日更白嫩呢,像是沾了福气。”

后来,刘二顺带女儿来道谢,六斤娘认了那女娃做干闺女。每逢初一十五,两家人都会去乱葬岗给秀娘上坟,碑上刻着“刘门柳氏秀娘之墓”,旁边添了行小字:“义士陈六斤收葬”。

这事在江宁县传开后,有人说陈六斤傻,收尸还贴钱;也有人说他傻人有傻福,得了好报。但六斤知道,那天在竹林里弯下腰的瞬间,他没想过回报,只是觉得这世道虽苦,总该有人给逝者留份体面。就像娘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债,终究是要还的——不是用银钱,而是用良心。

时光流转,豆腐巷的紫铜锅还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每当有外乡人路过,问起这巷子里的故事,卖豆腐的老人就会指指城南方向:“那儿啊,有座坟,坟前的栀子花,年年开得比别处都盛呢。”

喜欢九州民间志请大家收藏:九州民间志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