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终究还是没挺过夏天。临终前她摸着重八的头,指甲划过他脚底板的红痣:“重八啊,娘知道你不是凡人……将来若有出头之日,别忘了咱凤阳的乡亲,别忘了这钟离的山水……”话没说完,手就垂了下去,枕边放着她用补丁摞补丁的布缝的平安符,里面裹着片槐树叶和半颗从龙井带回的珍珠。
父母双亡后,重八和哥哥重七、姐姐、弟弟相依为命。可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姐姐被嫁到几十里外的穷山村,重七带着重六去他乡讨饭,临走前抱着重八哭:“三弟,你去皇觉寺当和尚吧,至少能喝口热汤……”十五岁的朱重八,穿着补丁摞补丁的青衫,背着母亲缝的平安符,望着村口的老槐树发了会儿呆,树影婆娑间,仿佛又看见母亲在树下喊他回家吃饭的模样。
四、袈裟上的星斗
皇觉寺的斋饭,比想象中还要难吃。糙米里掺着麸皮,菜汤上漂着零星的油花,重八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擦佛像时总要多在弥勒佛前站会儿,看着佛像肚子上的补丁,想起母亲补了又补的围裙。老和尚高彬见他做事勤恳,便教他念些佛经,却发现他对着经卷上的文字过目不忘,连难懂的《金刚经》也能随口背出。
“这孩子,慧根不浅啊。”高彬和尚摸着佛珠叹气,“可惜生在乱世,佛祖也护不住苍生啊。”至正十二年,濠州闹饥荒,皇觉寺也没了香火,重八只得拿着钵盂去化缘。他沿着钟离湖边走,看见曾经肥沃的田地如今长满荒草,湖边的芦苇丛里躺着饿死的流民,野狗在远处盯着,眼里泛着绿光。
走到定远山时,重八遇见个算卦的瞎子。“小哥可是从钟离来?”瞎子突然开口,“脚底七星,身负龙气,如今天下将乱,何不去投红巾军?”重八愣住,瞎子又从怀里掏出片槐树叶,正是他家门口老槐树的叶子:“有人托我带句话,‘莫忘钟离水,莫负故乡恩’。”
夜里,重八躺在破土地庙里,梦见老槐树化作人形,穿着件缀满星斗的长袍:“重八啊,你是钟离龙脉所化,当年你娘怀你时,北斗七星曾落于屋脊,龙气入胎,才有了你脚底的红痣。如今元朝气数将尽,你当承天命,护佑这方百姓。”说完往他怀里塞了把土,正是凤阳的黄土,带着淡淡的槐花香。
至正十二年闰三月,重八投奔濠州红巾军,改名朱元璋。他穿着破旧的袈裟,背着母亲缝的平安符,站在濠州城下,看见城头的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守城的士兵见他脚底板的红痣,竟想起民间传说的“七星降世”,立刻带他去见郭子兴。郭子兴看见他胸前的平安符上绣着龙纹,再看他谈吐不俗,当即收为亲兵,还把义女马氏许配给他。
五、龙兴之地的回响
朱元璋在军中屡立战功,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至正十五年,他率军攻克和州,想起钟离的乡亲还在受苦,便派人回凤阳接姐姐和哥哥,却得知重七早已饿死,重六流落在外不知死活。他跪在母亲的坟前,捧着从凤阳带来的黄土,眼泪滴在坟头新长的草上,恍惚间听见母亲的声音:“重八啊,要让乡亲们都有饭吃,都有衣穿……”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已是吴王。他回到凤阳,看见曾经的土坯房只剩断壁残垣,老槐树被雷劈去半边,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他摸着树干上的疤痕,突然听见树洞里有响动,掏出一看,竟是当年埋在门槛下的那颗珠子,经过多年风雨,竟长成了拳头大的夜明珠,红光里隐约可见龙形纹路。
“乡亲们,咱凤阳是块宝地,当年咱老朱家穷得叮当响,可这土地、这湖水、这老槐树,都护着咱呢。”朱元璋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围拢过来的乡亲,他们大多面黄肌瘦,衣服上补丁摞补丁,“如今咱要在这里建城池,修水利,让大家都有田种,有粮吃,让凤阳成为龙兴之地,世世代代受福泽!”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他没忘记凤阳,下旨修建中都城,以钟离为明中都,设府治,赐名“凤阳”,取“凤凰来仪,祥瑞所兴”之意。工匠们在修建皇陵时,从父亲朱五四的墓中挖出那件龙纹长袍,虽埋了多年,却依旧光鲜如新,袍角绣着的北斗七星,竟与朱元璋脚底的红痣一模一样。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回到凤阳,看见中都城已初具规模,钟离湖四周修了水渠,农田里种满了新引进的稻种,老槐树旁盖起了龙兴寺,钟声悠扬。他走进寺里,看见高彬和尚的弟子正在抄经,案头放着当年母亲缝的平安符——不知何时被人供在了佛前。
“皇上,这平安符上的针脚,与皇陵地宫壁画上的龙鳞纹路一模一样。”随行的大臣惊叹。朱元璋笑了笑,摸着平安符上的补丁,想起母亲在油灯下穿针引线的模样,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母亲在说:“重八啊,你看,咱凤阳真的兴起来了。”
夕阳西下,朱元璋站在明中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的钟离山,山脚下的皇陵神道上,石马、石象、石翁仲整齐排列,像是在守护着这片龙兴之地。他忽然想起童年在钟离湖边看见的那条黑鱼,想起老槐树的预言,想起母亲临终前的叮嘱——原来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让这方水土重新焕发生机,让凤阳的百姓不再受饥寒之苦。
“传旨,免凤阳赋税,永不起科。”朱元璋望着天边的晚霞,仿佛又看见母亲在晚霞中微笑,怀里的平安符贴着心口发烫,脚底的红痣与天上的北斗遥相呼应,钟离的山水,终究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真龙天子,而这龙兴之地的故事,将随着凤阳的钟声,代代流传下去。
喜欢九州民间志请大家收藏:九州民间志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