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在异世界打游击那件事

第328章 变聪明的中将(1 / 2)

这次的敌人很聪明,竟然提前将城市附近村落的余粮全都给收缴到了城市当中,并且也让周边村落和庄园的管家地主们携家带口地撤回了城内。

这些人以村庄为主,以血脉为纽带组建成了最基层的民兵队伍,而原先的小地主和庄园管事就被选为了他们的指挥官。

帝国军在战前就一直宣扬革命军都是一群土匪流寇,他们到来之后一定会洗劫他们财产。

这套说辞很老旧,但是却十分地有用。

毕竟对于帝国来说,暴乱和起义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一样稀疏平常。

有好事者曾经算过,在帝国平均每3.7天就会爆发一场暴动或者起义,平均5.1年就会有一场大型革命发生。

这其中尤其是希德罗斯殖民领最为积极,这里的6个总督区基本上都是轮番着爆发起义。

帝国的老百姓们见识过太多起义军或者革命军了,他们当然同情这些人不幸的遭遇,但是当真遇到这帮子起义军或者革命军的时候都是有多远就躲多远的。

因为大部分的起义军,其军纪比起帝国军这边都还不如呢。

这些起义军们打不打得过帝国军老百姓们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家知道的是他们收拾老百姓来的时候绝对是专业的。

只要不服从他们的讹诈就会被打成帝国拥趸,然后整个村子遭到惨无人道的毁灭。

因此当马尔森·芬灵中将用着保卫家乡的口号召集民兵的时候,本地的士绅们其实都是比较支持的,尤其是奥尔加格勒东面的那一片地区。

离得近的村子可能还害怕革命军到来之后会报复不敢出太大的力气,但是远一些地方的村子就没这个顾虑了。

他不仅出人出力,而且士绅们还自带干粮过来,为的就是让奥尔加格勒成为一面盾牌把帮他们挡住革命军的入侵。

其实不管是帝国还伯国,只要肯召集民兵,他们从来都是不缺兵源的。

他们唯一缺的就是供养这么多士兵的口粮和武器弹药而已。

而帝国的这个顾虑在马尔森·芬灵中将这里,则完全不是问题。

就像前面说的一样,马尔森·芬灵中将除了指挥能力平平无奇之外,他其他方面样样精通。

早在刚接手城市之后他就着重开始解决奥尔加格勒的粮食问题,那时候格林尼亚还没有沦陷,他就通过长袖善舞说服了一众官员将奥尔加格勒定为了军队出征的后勤基地。

他的理由很有说服力,格林尼亚要负担军队集结的任务,其城区面积必然有所限制。

粮食后勤和武器后勤还有那么多士兵全都堆在那一座城市里面,且不说挤不挤的问题,至少在后勤统筹工作上必定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城市向北的铁路线只有一条,城市的火车站也只有那么大,两项物资都要运输对于后勤调配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如果伯国将一部分后勤物资的始发点定在他们奥尔加格勒就不一样了。

这里的铁路往北出发之后,越过德纳苏蒂斯山脉之后就能和格林尼亚出来的铁路线汇合,到时候都可以一路开到沃尔夫格勒城下。

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在物资储备和装车阶段却可以省下很不必要的工序,极大地提升了往前线运输补给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