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齐风”。
“太美妙了!如此恢弘的气势,这是大国的音乐吧,作为东方诸侯的表率,齐国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季札听完后,第四次锐评。
可惜现在的齐国,因为东郭姜太漂亮引起了一堆祸端,被搞的一团糟。先是齐庄公看上了东郭姜,被崔杼所杀。
虽然东郭姜出轨,给崔杼戴了绿帽子,但是崔杼还是选择了原谅她。
崔杼不但选择了原谅她,还准备废除长子崔成,立她所生的儿子为继承人,还十分信任她的弟弟以及她和棠公生的儿子。引起了崔成的不满。
庆封趁机挑拨离间,先是支持崔成攻入崔府,把东郭氏和棠氏的人砍了一干二净。
又借为崔杼平乱的理由,出兵砍死了崔成,顺便也把崔府洗劫一空,东郭姜也(被)自缢而亡。
这一来二去,崔杼直接变成了光杆司令,他知道他如果不自缢的话,庆封就要帮他自缢了,他也只好跟着爱妻自缢而亡。
除去崔氏后,庆封一家独大,他命其子庆舍执掌齐国,引起了公族栾氏、高氏(齐惠公之后),外姓卿族田氏、鲍氏的忌惮。
四族一合计,决定直接在齐侯杵臼与庆舍在太公庙祭祀时动手,一举干掉了庆舍。
庆氏与其他四族战成一团,十分混乱,吓得齐侯杵臼胆战心惊,直接躲了起来。
鲍、田二氏找到了国君,田须无带着惊魂未定的齐侯杵臼回宫,准备以国君命讨伐庆氏。
庆封见四族以国君命讨伐他,琢磨自己一点胜算都没有,只好出奔吴国。
齐国经过这一系列动乱后,国力也逐渐下降,落到了秦国后面。
“哈哈,齐侯,你不出来发表一下观后感言?”楚成王笑道。
”发表个啥啊,预料之中的事。”齐桓公叹气道,“我齐国的国君,也和他晋国一样,逐渐橡皮图章化了。”
“不过也还好,反正大家都一样烂,也没必要互相嘲讽。”
“谁说的?我大楚国君还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楚康王笑道。
“鹤立鸡群啊,无敌就是这么寂寞!哈哈。”
又唱《豳风》。
“优美而坦荡,欢乐而不加节制,这就是当初周公东征时期的音乐吧!”季札第五次锐评道。
然而现在的鲁国,在季孙行父之子季孙宿在推行鲁三军制改革后,三桓各领一军,公室进一步被架空。
其中季孙氏最强,逐渐和孟孙氏、叔孙氏拉开差距。
叔孙氏族长叔孙豹一是一个守礼之人,二也是为了保全家族。
所以他一直站在鲁公室这边,孟孙氏处于中立的态度。
鲁国局势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日子勉强还能过下去。
《秦风》响起。
"啊!秦音大矣!秦国据周室旧地,秦国的新乐怕是继承了周室的旧音吧!”
季札闭上眼睛,细细品味,如痴如醉,第六次锐评道。
此时的秦国,在秦伯石的治理下,正处于秦穆公以来最强大的时期。
秦晋迁延之役,挫败晋国一战攻破的阴谋。
秦伯石放范鞅回晋国搞事,晋国爆发栾氏之乱,大伤元气,赵武与秦国讲和。
弭兵会盟后,晋国对秦国的威胁进一步减轻。
秦伯石抽出身来,一方面继续与楚国在国际上保持相同步调。
甚至都跟着楚国打到东海边的吴国去了,虽然没获得什么成果。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秦国和东方诸国一样,国君被卿大夫骑到了头上。
秦伯石努力加强君权,驱逐了富可敌国的弟弟公子光,并进一步巩固人殉。
把卿大夫都跟着他一起到地底下,看他们还怎么挤压君权。
“哎呀,这招虽然很不讲仁义道德,但是实在是有些妙啊!卿大夫都跟着殉了,自然就不能威胁国君了。”齐桓公突然有些羡慕起来。
当初东方诸君都觉得秦国天天和戎狄混在一起,沾染上了人殉的习俗,实在是太野蛮了。
完全没想到人殉还有这个作用。
“哎呀,齐侯,哪有什么妙不妙的,只要我秦国没事就好,哈哈。”
秦穆公虽然嘴上推脱,但是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连经常被诟病的人殉,似乎都有了点‘“正面用处”。
季札自然不止锐评了六次,除了已经没落的小国之乐,他都锐评了一次。
听了一整天礼乐后,季札还没有过瘾,又看了尧舜禹汤文武圣王时期的舞蹈,边看边锐评。
乐舞师都已经跳累了,他还不停歇,继续滔滔不绝。
“我就说这季札果然没有吹的那么贤能,反正只要是大国之乐,他就献殷勤献个厉害!”
正当诸君沉浸在美妙的歌舞中时,楚康王第一个跳出来打破了这和谐的气氛。
“美啊美啊,美来美去,美个不停!”
“一到小国的音乐,他嘴巴就闭的死死的,连句话都不肯说。”
“楚君,你不会是生气了吧,毕竟你刚被鲁国摆了一道,这季札还和鲁国这么合的来。”晋悼公笑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生气什么?小小鲁国,值得寡人生气吗?”楚康王不屑道。
“你看,这鲁国什么礼乐舞蹈都有,就是没有你楚国的!”晋悼公这一出声,直接把诸夏诸君都给逗乐了。
“笑什么笑?我楚人不讲你们这套繁文缛节!”
楚康王脸被气得通红,又强作镇定,反驳道。
“这玩意能当饭吃吗,能打仗打赢吗?有个屁用!”
“就是就是,乖孙啊。大不了我们再去当蛮夷,不理这群瞧不起我们的伪君子!”
楚武王在一旁附和道。
春秋预言家比比皆是,但要论谁是最强预言家,季札敢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季札很喜欢鲁国上卿叔孙豹,因此在离开鲁国前。
他劝说叔孙豹要慎重选择继承人,不然将会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