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妈妈决定要在姥姥家再住上一天之后才离开,这样她便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姥姥和姥爷,与他们聊聊天,分享彼此生活中的点滴趣事。然而,沈梦石可就不一样啦!他跟老舅一起吃完饭后,一撂下碗筷,人影儿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望着儿子那迫不及待地冲出去玩的背影,沈妈妈不禁哑然失笑,但同时也如释重负般地放下了一直悬在心头的担忧。说起来还真是挺奇怪的!那个时候啊,做父母的所操心的并不是自家孩子有没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反倒是常常鼓励自己的儿女们:“男孩子就得有男孩子的样子嘛!可千万不能像个小姑娘似的整日里就知道窝在家里面,一定要有那么一股子敢闯敢拼的劲头才行呐!”
可是谁能想到呢?随着时代不断地变迁,只是过了短短几十年而已,如今打开电视机,那满屏幕出现的竟然尽是些不男不女的明星们。什么娘炮啦、奶油小生啦、还有所谓的小奶狗等等形象充斥着大众的审美观念。如此一来,现在很多家庭在养育男孩的时候,都逐渐忽略了培养他们应有的阳刚之气。却不曾意识到,这种现象实际上正在悄无声息之中扼杀着我们整个民族的血脉传承!长此以往下去,最终所导致的后果必然会让我们的国家在前进道路上面临诸多艰难险阻以及曲折坎坷,需要付出加倍甚至数倍的努力才能得以挽回。
老舅走进仓库,在角落里翻找了一番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些被遗忘已久的细铁丝。他将这些铁丝整理好放在一旁,接着转身背起了家中那杆老洋炮。与此同时,小勇也背上了另一杆同样古老的洋枪,同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一切准备就绪后,爷仨相互对视一眼,默契地点点头,便朝着后山出发了。他们居住的地方周围环绕着好几座山峰,但这些山都并不算很高,大概只有五六百米的样子。尽管如此,对于普通人来说,要翻越这些山峰依然需要耗费不少体力和时间。
然而,这对经验丰富的爷仨来说却并非难事。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艰苦攀爬,他们成功地翻过了后山的山梁。站在山顶,俯瞰着四周银装素裹的美景,三人不禁感到心旷神怡。短暂的休息过后,老舅和小勇便开始按照计划分头行动,仔细寻找兔子经常出没的路径。
此时的山上已经降下了好几场大雪,积雪覆盖在地面上,犹如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毯。当他们一脚踩下去时,虽然雪层并不太深,但也足以没过小腿。不过好在这种程度的积雪反而让兔子留下的脚印变得格外清晰可辨。
很快,老舅就在一处发现了一条明显有兔子频繁走动痕迹的小径。他停下脚步,从怀中掏出那段事先准备好的细铁丝,熟练地将其围成一个差不多拳头大小的圆圈。接着,他把这个铁丝圈套牢牢地绑在了旁边一根低矮的树枝上,并调整好位置和角度,确保一旦有兔子从此处经过,就会被套住无法逃脱。
完成这些步骤后,老舅还不忘从随身携带的布袋里取出一些高粱饼的碎屑,轻轻地洒在套子前方的雪地上。这些香喷喷的食物碎屑对于饥饿的兔子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们会顺着气味一步步靠近陷阱,最终落入精心布置的圈套之中。就这样,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兔套子就算制作完成了。
老舅和小勇并肩而行,他们手中拿着工具,一路上小心翼翼地布置着套子。每走几步,老舅便停下来,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然后熟练地将套子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小勇也不示弱,他紧紧跟随着老舅的步伐,认真学习着下套子的技巧。
而沈梦石呢,则慢悠悠地跟在两人身后。当老舅和小勇专注于下套子时,他就开始在附近搜寻起洋辣罐来。这洋辣罐可是东北地区独特的叫法,其学名其实叫做毛毛虫。这种毛毛虫通常在炎热的夏季出没,只要人的手不小心碰到它,立刻就会感到一阵刺挠,让人忍不住总想挠,并且直到给手挠破皮了才感觉刺挠稍感缓。不过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些毛毛虫就会蜷缩成一个个罐子般的形状,躲在里面安然过冬。
洋辣罐一般都在枝条上做罐,它做成罐的颜色与模仿周围的环境的颜色,这给找到它增加了难度。但沈梦石小时候的眼神很好,并没有因为学习而成近视眼,所以发现这些伪装后的洋辣罐对他来说并不是很难。此刻他弯正着腰,瞪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洋辣罐的灌木。偶尔,他会兴奋地叫出声来:“看!这块树丛里有好几个洋辣罐!”接着,他小心地捡起那些洋辣罐,放入自己随身携带的袋子里。就这样,三个人各忙各的,构成了一幅充满趣味的冬日山林图。
接近中午时分,叔侄两人下完了套子,梦石也采了不少的洋辣罐。找到一处背风且有阳光的地方,点起一堆篝火,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和军用水壶放在火上烤热,三人简单的把肚子填饱后,就又顺着山杠往前山转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后山由于高大的树木相对稀少,主要分布着众多矮小的灌木丛林,因此成为了兔子们喜爱的栖息地。相比之下,前山则拥有几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前山山尖处那棵历经上千年沧桑岁月的古老松树。
这棵松树堪称庞然大物,树干异常粗壮,粗略估计至少需要七八名成年男子手拉手才能勉强将其环绕一圈。不仅如此,它还高耸入云,高度足足有五十多米之巨!其舒展而宽阔的树冠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蔽了相当广阔的区域,甚至将整个前山的山尖都完全笼罩于其荫庇之下。即便站在距离山尖下方三十米远的位置,依然能够感受到那浓密树荫带来的清凉与惬意。
沈梦石自幼便对这棵神秘而壮观的松树充满好奇和喜爱之情。每次前往姥姥家时,他总会特意来到这棵松树跟前,静静地凝视着它那挺拔的身姿和繁茂的枝叶,仿佛在与一位老朋友默默交流。时光荏苒,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相机逐渐普及开来。于是,沈梦石开始在每次拜访这棵松树时,用相机记录下自己与它相伴的美好瞬间,并留下了一组又一组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见证了他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重的青年。
然而,人生的轨迹总是充满变数。当沈梦石长大成人后,组建起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之后,生活的琐事和责任让他变得日益忙碌起来。曾经那份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这棵古老松树的牵挂渐渐被深埋心底,以至于他几乎没有时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去探望那位陪伴他度过许多欢乐时光的“老友”。后来听村里的老人们说,那是极为罕见的一年。天空仿佛被撕裂开一个大口子,倾盆大雨连续不断地下了数日之久,其间还伴随着阵阵震耳欲聋、惊心动魄的猛烈雷电。村前那条平日里温顺流淌的小溪,此刻也像是被激怒的猛兽一般,水位急剧上涨,汹涌澎湃地泛起滚滚大水。
当雨终于停歇下来之后,村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踏上了上山的道路。当他们来到前山山尖处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那棵一直傲然屹立着的大树竟然遭受了雷电无情的袭击!只见大约三分之一的树干已经被强大的电流击中,笔直粗壮的树干上被纵向切开一片漆黑的伤口,将整个浑壮的树身,硬生生从中一分为二,观之令人触目惊心。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遭遇如此重创,这棵大树却依旧顽强地活着,宛如一位不屈不挠的勇士,独自坚守在前山的山尖之上。
喜欢1980年我回来了请大家收藏:1980年我回来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