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夏交替之际,午后的阳光笼照着钟粹宫,鎏金暖炉里三寸长的龙涎香缓缓吐着青烟。
隆裕太后那玉若凝脂的手掌紧攥着账册,蜀锦袖口露出的翡翠镯子磕在紫檀案几上,双目凝视着正在悠闲品茶的皇帝。
一旁的矮几上,摆着几本摊开的账册,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透着不寻常的气息。
她抬眼看向坐在对首的皇帝溥仪(凌霄),皇帝举止神态沉稳面容平静,丝毫没有了刚才那般焦躁。
隆裕皇太后带着满眼的探究与试探。皇帝一个小小的人儿,这神态变化也太快了。
“这内务府官员贪污一事,你打算如何处置?那些个蠹虫,啃噬着大清的根基,若不严惩,那后果又当如何呢?
"皇帝,你既拿住了内务部官员贪污的证据和账册,有什么想法,想来也已有定论,想好了再开口。"隆裕太后缓缓开口,鬓角的累丝衔珠步摇微微颤动。
凌霄面带沉稳的喝完茶,在案几上放下茶盏,听闻皇额娘这般询问。
凌霄便微微抬头,目光坚定,对着隆裕皇太后挺直了身子,缓缓吸了一口气,看着暖阁内的一应摆设物件儿。
凌霄面带沉稳,以笑意回应隆裕皇太后的询问。
皇额娘既然如此说,那儿臣也就说说有关此事的想法,还望皇额娘指正。
凌霄缓缓开口:“皇额娘既询问,儿臣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儿臣觉得如今不宜大动干戈。”
隆裕太后听闻,眉头紧锁,刚要开口,凌霄抬手示意她听自己说完。
“这些年来,内务府势力错综复杂,内务府大小官员与皇族亲眷皆有关联。若是贸然改革,大力惩处,恐怕会引发强烈反抗,甚至会影响紫禁城的稳定。”
隆裕太后轻轻叹了口气,手指轻轻敲击着矮几,陷入了沉思。
凌霄伸出手,拿过隆裕皇太后身前的众多账本。
在案几翻开,"皇额娘且看这页。"
"宣统四月十三,琉璃厂采买8万块青砖,实付库平银八十两,采买木材50方,实付库平银二十两。"
皇额娘您看看只是一个简单的改造工程,大宗材料采购就需这么多,和所需数量都对不上。并且以次充好,互相混用。
隆裕太后伸手去捞过账本,她盯着那行蝇头小楷,记载的采购详情。
凌霄接着说道:“儿臣是想拿着这些贪污的证据拿在手中。这就如同扼住了他们的咽喉。”
“如此才能更加拿捏内务府一众官员,用以配合咱们对内务府进行改革。”
“只要那些官员将贪污的银子返还就行了。若是不识相,依然我行我素,那么就该撤职罢官,绝不轻饶。”
隆裕太后微微眯起眼睛,审视着凌霄,审视了许久,才轻轻点了点头:“皇帝,你能有这般想法,倒让哀家安心不少。此事宜缓不宜急,你要沉住气。”
“不过,这证据可要拿捏得死死的,既抓住了这一次贪污,以此次事件为由进行排查那其他贪污之事,即可管中窥豹。”
凌霄在一旁笑着说道:“皇额娘圣明,思虑周全。这内务府的水深着呢,咱们慢慢来,定能让他们把藏在背后的脏东西都给挖出来。”
隆裕皇太后微微颔首:“皇帝所言极是。哀家会让醇亲王载沣配合调查,收集更多的证据。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出手。”
“只是这过程中,牵扯出的官员王公勋贵,那又当如何?毕竟如今不是从前的大清朝。”
"儿臣正要请皇额娘示下。"凌霄忽然轻笑。
隆裕皇太后却舒心一笑,看皇帝这样子,下一步的打算怕是早就想好了。
请皇额娘容禀,自然,这内务府贪污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内务府贪污的事儿既然开头查了,那便要查完。
但涉事的官员王公勋贵,自然不能像从前那般砍头抄家,儿臣想的是只要是有据可查的该赔付的尽量追回。
并且这些王公勋贵都是自己家的奴才,皇室逼迫太甚也不好,如今民国了不易让民间对皇室产生大量的负面新闻。
让民国百姓误以为皇室欺压百姓惯了,如今到了民国依然不知收敛,竟拿这些忠于皇室的旧臣奴才下手。
隆裕太后瞳孔骤缩,皇帝心智竟如此成熟。
又听凌霄说道,若是内务府查清之后,即可网开一面,彰显皇室恩德,又可以此为契机加大对内务府的改革。
儿臣想聘请洋人为幕僚,让内务府接入西方的管理模式和中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共同确定规则。
将内务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隆裕太后听闻轻轻摆了摆手:“你能有这份心思与考量,哀家就放心了。”
可要记住,万事都要小心谨慎,别让那些奸佞之臣抓到把柄。咱们这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一步都不能错。”
此时,钟翠宫寝殿外吹起了微风,吹得窗户“哐哐”作响。
而暖阁内,母子二人围绕着内务府改革一事,悄然谋划着一场风暴,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给那些贪婪的官员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隆裕太后在钟粹宫暖阁一番权衡后,凌霄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布局内务府改革之事。
凌霄深知此事棘手,深知如今内务府势力错综复杂,内务府大小官员与皇族亲眷皆有关联,贸然改革必将引发强烈反抗。
凌霄起身下榻,坐在紫檀书桌前,仔细梳理着手中内务府的账册。
阳光灿烂,映照出他严肃的面容。他唤来心腹小李子,低声吩咐:“去查一查营造司郎中富察明德,看看他在这次改造工程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还有他与内务府其他官员有哪些牵连。”
小李子领命而去,凌霄则在书桌前沉思。
凌霄知道如今的局面,要打破内务府的僵局,需得找到一个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富察明德。
从此次工程改造一事下手在联合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以清查贪污为由削减大量冗余人员,方能减轻不少压力。
未时的铜漏声里,凌霄拿着毛笔蘸着朱砂,在《内务府贪腐名录》上圈出富察明德的名字。
羊毫笔尖悬在"镶黄旗出身"的标注上,其家族血脉关系,距离主支还是挺远的。
此时小李子领命出了钟粹宫,安排了十数人不等前往紫禁城内各个宫殿机构进行打听。
无论是向后宫各位太妃主子的奴才,私下里打听富察明德为人表现是否有勾连?
还是向内务府其同僚探听富察明德为官做事如何,又或者向工匠小吏进行私下打探。
在内务府内太监并未说明此行对于富察明德有什么处置目的,只是隐晦地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富察明德听闻这些话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深知,在这紫禁城的高墙深院里,隐隐有一双双眼睛在盯着他,而他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恐怕早已被察觉。
在此压力之下,富察明德终究还是选择了妥协。
看着太监依次找寻各位同僚,小吏进行谈话。
其中不乏与自己有矛盾的官员。
他独自一人静静的坐在值班房里,咬着牙,提笔写下了请罪折子。
折子里,富察明德言辞恳切地承认了自己在材料采买过程中的错误,并表示愿意退还赃银,希望皇上能够从轻发落。
富察明德更多的是庆幸,皇上此次不过是抓住了一个小辫子,贪污了那么十几两银子。
竟然完全没有察觉,皇上此次只是借此事为开端深入调查,打算对内务府的官员进行大清洗。
与此同时,凌霄对于富察明德的安排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这时,凌霄思考一番起身走到隆裕太后跟前,在隆裕太后身旁轻声禀报道:“儿臣有一想法,还请皇额娘详听。”
隆裕太后微微侧头,示意同意,轻声说道:“既有了想法,便说来听听。”
凌霄挺胸抬头,目光沉稳而自信,缓缓说道:“皇额娘,这次富察明德一事,儿臣以为,下次养心殿朝会时,太后娘娘可以就富察明德贪污之事为契机,将内务府存在的问题一一摆出,在朝会上借题发挥,好好议论一番内务府的人事任命以及财政情况。”
“如此一来,既能让他们知道朝廷现在对这等贪腐之事绝不容忍,又能给我们改革内务府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
隆裕太后微微颔首,抬眸看向凌霄,示意凌霄继续说下去。
凌霄继续说道:“如今内务府人浮于事,贪污之风屡禁不止,根源就在于内务府人员混乱繁杂,财政监管不力消耗朝廷大量银钱。”
凌霄说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
“这次若咱们可以借机提出裁撤内务府中那些冗余的人员。”
“裁撤这些冗余人员,不仅能节省开支,那些尸位素餐之辈必然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