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贾琏:我要这红楼,万艳同欢

第208章 都把黛玉当成救命稻草(2 / 2)

历代皇帝为此都颇费忧虑。便连几代皇帝下江南,一部分用意也是展现朝廷诚意,招揽人才,吸引江南汉人士子归心朝廷。

于是皇帝们也在江南暗派官员做这件事,一旦延揽人才成功,皇帝甚至可以为之开设恩科。

体仁阁在康熙年间,曾经在此举行过博学鸿词科考试,诏内外大臣举荐博学之士在体仁阁试诗比赋,招揽名士贤才。

而「博学鸿儒科」,正是康熙皇帝为了拉拢汉族读书士子,展示自己的明君风范,体现尊重理学和儒家知识分子的形象而设!

想到此处,贾琏心下豁然开朗!

——所谓「江南体仁院」,便是皇帝钦派,特设江南,用以延揽江南士子的机构!但凡被体仁院选中举荐给朝廷的,朝廷或者会直接赏给官职,或者给参加博学鸿儒科的机会!

怪不得一个「体仁院总裁」的官职前面,还要堂皇挂上「钦差」的字样!

因为对于朝廷,对于皇帝来说,江南的人才跟江南的盐税一样,都是朝廷的根本所在!

贾琏兴奋地坐起,既然江南甄家的官职是这个,那就也不难猜到他们家挣钱的法门了——那必定是以职权谋私,卖官鬻爵!

试想啊,一个家族有了钱之后,最想要的是什么?——必定是想要权力,想当官,至少也让自家的子弟得到登科的机会。而江南盐商们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他们自然不遗余力巴结甄家,只求买官!

虽说朝廷有更合理合法的「捐官」途径,但是捐官也有门槛,捐官的人必须得有监生的身份。而监生身份,或者是自己考中的,或者是勋贵世家子弟有朝廷给的「世荫」资格,而江南盐商们自然并没有这样的入场券,便只能走甄家这样的门路了。

可是卖官鬻爵这事儿,总归是纸里包不住火,迟早会被皇帝清算。

至于皇帝现在为何还没清算,自然是因为皇帝上头还有太上皇,太上皇上头还有老太妃的缘故。

皇帝的后宫是妃子,太上皇的后宫是太妃,而「老太妃」又多了一个「老」字,可见辈分比太上皇还要大。从老太妃在宫中的地位可见,这位老太妃极有可能是抚养过太上皇,或者是当今皇帝,于是皇帝才会哑忍至今。

贾琏又极力回想,若他没记错的话,原书里的确是老太妃一薨逝,江南甄家便被抄家!

甄家既然数代都是天子心腹,又如何连这一点敏锐度都没有呢?想必他们自己也是预感到了不久就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于是此时费尽心机在谋求自保。

以林如海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于是甄家求娶黛玉,想与林如海做亲,意图便是在此吧!

喜欢穿成贾琏:我要这红楼,万艳同欢请大家收藏:穿成贾琏:我要这红楼,万艳同欢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