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灭亡后,秦国在原韩国的领土上设置了颍川郡,并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建立了郡治。阳翟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中原与南方的交通要道,也是韩国时期的重要城市之一。秦国将郡治设在此地,旨在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对韩国的统治。同时,这也体现了秦国在统一过程中,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和优化的战略意图,通过对地方行政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为实现全国的统一和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身在淮阳的张良,得知韩国危急的消息后,心中焦急万分,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启程赶回颖川老家。一路上,他心急如焚,日夜兼程,只希望能尽快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难关,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回颖川时,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韩国已经被秦军灭亡,家园也已陷入了一片混乱和绝望之中。
他的弟弟在抵抗秦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良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愧疚,他没能及时赶回来与弟弟并肩作战,也没能保护好家人免受战火的摧残。此时,家中只剩下一些妇孺和仆从,他们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知所措,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无助之中,正处在无计可施的困境里。
张良见情势危急,深知秦军乃虎狼之师,凶残无比,像他们张家这种世代为韩国勋臣之家,在韩国灭亡后,极有可能首当其冲地遭到秦军的清算和报复。因此,他顾不上为弟弟办丧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保护好家人,让他们脱离险境。他迅速拿出家中仅剩的财产,遣散了仆从,让他们各自逃往安全的地方,以免连累他们。然后,他又将几位母亲安置到了隐蔽而安全的地方,确保她们能够避开秦军的搜查和追捕,暂时脱离危险。
在安置好家人之后,张良自己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和抉择。他心中充满了对秦国的仇恨和对国家的忧虑,但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单凭他一人之力,难以与强大的秦国抗衡。他开始思考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如何为国家和家族寻求一线生机,以及如何为弟弟和韩国的灭亡报仇雪恨。从此,张良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他踏上了充满艰难与挑战的求生和抗争之路,开始了他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对于灭国毁家杀弟之恨,张良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痛,他咬牙切齿地对天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然而,他也深知自己势单力薄,难以与强大的秦国抗衡。当时的天下局势涣散,各国各自为政,人心离散,他自己也如同丧家之犬,无处寻找依靠和庇护。他虽然心中怀揣着满腔热血,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和强大的敌人,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直接有效的办法来实现报仇的目标.
更何况,他们韩国的张家,自他父亲去世后,已经远离政坛十五六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张家与六国政坛高层的往来逐渐减少,甚至可以说是断绝了。这使得张良在寻求外部帮助和支持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障碍。他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源和人脉,难以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来对抗秦国.
以张良的性格而言,他也不想借助别国之手来报仇。他内心有着强烈的自尊和独立意识,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目标。而且,当时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足够的实力去灭掉强大的秦国,各国都在自保,不愿轻易与秦国为敌。
在这种情况下,张良经过深思熟虑,生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刺杀秦王嬴政!他认为,秦王嬴政是秦国的核心和象征,如果能够成功刺杀秦王,必将给秦国以沉重的打击,甚至可能引发秦国的内乱和动荡,从而为韩国的灭亡报仇雪恨。虽然这个计划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但张良决定孤注一掷,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实现这个目标。他开始秘密地策划和准备刺杀行动,寻找机会接近秦王,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来实施刺杀计划。
张良深知,要完成刺杀秦王嬴政这一艰巨的任务,必须找到功夫杰出且可靠的刺客。然而,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寻,因为这不仅需要高超的武艺,还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但张良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坚信民间自有高手,只要用心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寻访,张良终于访到了一个有过人之能的人,此人名叫仓海君,恰好也是韩国人。仓海君是个大力士,力大无穷,能使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挥舞起来如风似电,势不可挡。据说,他与当年陪信陵君和侯瀛一起击杀晋鄙的朱亥乃是同门师兄弟,都习练横练功夫和擅长飞锤绝技。而且,仓海君的功夫还远胜于当年的朱亥,能在十数丈外,飞锤一击必中,无人敢缨其锋,其威力之大,令人闻风丧胆。
得知仓海君的消息后,张良心中大喜,认为找到了完成刺杀任务的关键人物。然而,当时仓海君已经逃到齐国去了。张良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动身追到齐国东海郡去寻找仓海君。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仓海君,与他共谋刺秦大计,为韩国的灭亡报仇雪恨。在齐国东海郡,张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仓海君。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开始秘密策划刺杀秦王的行动,详细商讨刺杀的方案、路线、时机等细节,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张良对仓海君的武艺和能力充满信心,相信有他的加入,刺杀秦王的计划定能成功。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大谋谋天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