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云变幻的汉初时期,一场白登之围,犹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大汉朝堂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当然,出了这白登之围这么重大的事儿,消息如同风一般迅速传开,而远在玄门那宁静之地的张良听闻后,心急如焚,二话不说,迅速地从玄门赶回了长安。
长安城的街道上,张良的脚步匆匆而有力,那坚定的步伐仿佛诉说着他对长安、对刘邦的牵挂。一路上,过往的行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却无人知晓这位行色匆匆的人物心中的急切。
当张良终于回到长安,迎回刘邦后,他仿佛就像找到了依靠的港湾,再也没有怎么离开过刘邦了。在刘邦的身边,张良能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那就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和长治久安。
说起张良这回去玄门归宗,倒也真是有不少收获。玄门之中,那是一片充满神秘与智慧的天地,古老的文化和深奥的道家思想在这片净土上流淌。道家的各类典籍,犹如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张良沉醉其中,不知不觉便带了不少回来。这些典籍,是他智慧的源泉,也是他对未来大汉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除此之外,他还在玄门结识了四位备受尊崇的师叔——商山四皓。这四位老人,在当地是如同传奇一般的存在。
刘邦在白登被围之时,心中着实被吓了一大跳。那围城的匈奴军队,如潮水般气势汹汹,让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这情形,与当初被项羽反追回荥阳,然后项羽围城猛攻的情况差不多。四周的喊杀声、风声,仿佛要将人吞噬。但在那生死边缘,刘邦久经阵仗,早已养成了特殊的心理素质。
他久经沙场,历经无数大小战役,老是在败仗中挣扎,却又总能如神助般化险为夷。这样的经历,使他虽然身处险境,却不知不觉已经养成了在危机面前迅速显得比较淡定的良好心理素质。
因此,就在刘邦目光触及到张良身影的那一刹那,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并迅速在他那张饱经沧桑的面庞上荡漾开来。只见他先是下意识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那模样活脱脱像极了一位经历漫长旅途奔波、身心俱疲的行者,而此刻眼前突然出现的那个熟悉身影,恰似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让他所有的疲惫与困倦都在瞬间烟消云散。
紧接着,刘邦毫不犹豫地迈开大步,三步并作两步朝着张良疾步而去。眨眼间,便来到了张良面前,随即张开双臂,犹如一只力大无穷的巨熊一般,猛地将张良紧紧拥入怀中。这一刻,整个场面仿佛凝固了一般,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得不再重要,唯有这对久别重逢的挚友。
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宛如一个在外漂泊许久的游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温暖的家中,一眼望见了日思夜想的妻子时所流露出的满心欢喜与慰藉。刘邦就这样用力地搂着张良,仿佛想要通过这个拥抱,将这段日子以来所有的思念与牵挂统统释放出来。
随后,一如往昔岁月里无数次的相伴而行,刘邦依旧牢牢地攥住张良的手,生怕一不小心又会失去彼此似的。二人并肩登上马车,肩挨着肩稳稳坐下。随着车夫手中缰绳一抖,马车缓缓启动,向着宫殿的方向徐徐前行。一路上,他们谈笑风生,亲密无间,那份默契就如同与生俱来一般,从未因为时光的流逝或是距离的阻隔而产生哪怕丝毫的生疏与隔阂。
在马车缓缓前行的路上,刘邦十分淡定地询问起张良回师门的情况。他的眼神中透着好奇,那是在他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后,对新知识的渴望。
张良微微颔首,缓缓开口,便将商山四皓的情况向刘邦作了简单的介绍。他那平静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将商山四皓的故事缓缓展现在刘邦面前。
商山四皓,乃是秦朝末年四位学识渊博的博士: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曾是在秦始皇时期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在史馆里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职责。
在他们这群人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位奇人,此人博古通今,知晓无数过往之事,人们皆尊称其为“通古今”。对于历史,他可谓了如指掌,就好似那一本又一本厚重无比的史书已然深深烙印在了他的脑海深处。无论是那些口口相传的古老传说,还是各个朝代起起落落的兴衰历程,无一不被他牢牢铭记在心间。这些往事于他而言,犹如一面面光洁明亮的镜子般清晰可见,丝毫没有半分模糊之处。
而另一位则以善于辨别古物真假而声名远扬,众人给他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辨然识”。他的那双眼睛异常锐利,仿若能够轻而易举地刺穿那层层叠叠的时光迷雾。哪怕置身于堆积如山、琳琅满目的古物之间,他也总是可以精准无误地判断出每一件物品的真伪来。任何赝品或是仿冒之物,都休想逃过他这双火眼金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后要说的这位,则一心一意专注于教授古代典籍方面的知识,并因此获得了“典教职”的美誉。他始终怀揣着一颗无私奉献之心,将自身所积累的渊博智慧以及海量知识,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年轻一辈们。在求知的漫漫征途中,他宛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默默地照亮着众多学子在浩瀚知识海洋里奋勇前行的道路。
这四位贤能之士,如今都已八十多岁了,岁月的风霜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的须发皆白,如同一头银丝,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但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却都很好,那矍铄的眼神中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秦末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躲避战乱的纷扰,寻求一片宁静的天地,四皓便重回玄门,隐居在了洛商山中。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当地的老百姓们只晓得他们是四个白头发老头儿,每日在山林中过着宁静的生活,故称他们为“商山四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