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那是一个战火纷飞、局势变幻莫测的乱世。天下大乱,各方势力逐鹿中原,战火熊熊燃烧,百姓苦不堪言。在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上,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所率的骁果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战况激烈至极,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与精力,杀得难解难分。
李密,这位瓦岗军的首领,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远大的抱负,麾下将士众多,瓦岗军势力如日中天。宇文化及则手握骁果军这一精锐力量,虽然为人刚愎自用,却也有着一股悍勇之气,妄图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双方在战场上你来我往,每一次交锋都伴随着无数的鲜血与死亡,战争的硝烟弥漫在天空,久久不散。
就在李密与宇文化及拼杀得难解难分,战场局势剑拔弩张、生死角逐的关键时刻,王世充却犹如一头隐藏在暗处、蛰伏已久的猎豹,静静地窥视着战机。王世充,此人出身不凡,自幼便对兵法、权谋有着浓厚的兴趣,擅长揣摩人心,野心勃勃。在这乱世之中,他早就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一个能够让他一飞冲天的时机。
此时,王世充敏锐地瞅准了李密和宇文化及竭力拼杀、无暇他顾的当口,果断地出手了。他凭借着自己狡黠的政治手段与果敢的军事行动,迅速对那些对自己统治地位构成潜在威胁的异己势力展开了打击。在洛阳隋廷朝堂之上,曾经有许多官员与他分庭抗礼,然而在王世充步步为营的算计与攻击之下,这些官员们纷纷倒台,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失去了权力。
一时间,洛阳隋廷朝政大权尽落王世充之手,他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独揽乾坤,无人能够与之抗衡。他掌控着朝政的走向,任免官员、制定政策,一切都按照他的意志进行。整个洛阳城都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人们对他既畏惧又无奈。
李密得知王世充专权这一消息后,心中满是对王世充这种行径的不满与鄙夷。他自认为自己率领瓦岗军,在这乱世中征战多年,攻城略地,屡立战功,这些功绩足以让他在这乱世中拥有一席之地,无需再去与这个专权和手段狠辣的人打交道。于是,李密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入朝朝见的安排,带着他的瓦岗军部众心灰意冷地回到了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金墉城。金墉城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坚固,是瓦岗军的重要据点,李密回到这里,希望能够在此休养生息,重新谋划未来的发展。
当年九月,时节的更迭丝毫没有缓解战争的紧张气氛。王世充趁着李密刚刚经历一场惨烈大战,将士们皆疲惫不堪、军队士气需要休整的这个绝佳时机,果断地发动了进攻。他精心集结了一支精锐之师,其中精兵多达二万多人,每一位战士都身披重甲,威风凛凛,那厚重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坚毅与无畏;战骑更是有两千匹,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嘶鸣阵阵,那嘶鸣的战马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激烈。这支大军在王世充的统帅下,浩浩荡荡地威逼偃师。他们沿着道路前行,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惶恐不安,躲在家中不敢外出。
抵达偃师后,王世充的军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在通济渠南岸有条不紊地安营扎寨,营帐连绵起伏,仿佛一片黑色的钢铁森林,透着一股森严的气息。士兵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搭建营帐,有的负责巡逻放哨,有的负责搬运物资,一切都进行得井然有序。为了加强对李密军队的压迫,王世充还下令在洛水上架设浮桥。一时间,洛水上工役繁忙,工匠们和士兵们齐心协力,有的砍伐木材,有的搬运石块,有的进行搭建,一座雄伟的浮桥逐渐成形,这座浮桥犹如一座连接战场的锁链,彰显着王世充决胜的决心。
经历了与宇文化及的一场恶战,李密此时内心充满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些疲惫与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稍作休整,再从容地结集人马继续西进,那天下似乎就已然在他的掌控之中,不日便可被他收入囊中。在这样骄傲的心态驱使下,李密对将士也就不再像从前那般体恤。曾经,那些为了胜利而奋不顾身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与李密一同浴血奋战,他们把李密视为领袖,对他忠心耿耿。然而如今,他们却感受到了一丝寒心。
原本长期的征战就使得府库的积蓄所剩无几,然而,即便是在刚刚打了胜仗、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之后,李密依旧不大愿意将这些财富分给为他冲锋陷阵的将士们。这本就引发了将士们心中或多或少的不满,而更为严重的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李密的内军在与宇文化及的对决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为了增强内军的力量,李密有意拉拢那些才投降过来的原宇文化及麾下的骁勇之士,特意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然而,这一行为却让瓦岗军的其他旧部们感到十分失落,他们奋战沙场,为了瓦岗军的荣耀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使得瓦岗军的将领们心中的不满与日俱增,彼此之间的离心离德之态愈发明显。他们在私下里纷纷议论,对李密的做法表示质疑和不满,曾经团结一心的瓦岗军,如今却出现了裂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瓦岗军的士兵们,每日仅有粗茶淡饭维生,连基本的军饷都成了奢望。在这样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他们原本高昂的士气渐渐低落,心中满是对李密所作所为的不满与抱怨。而在这众多将领中,单雄信更是对李密这种行为表现出了极度的愤懑与不满。单雄信是瓦岗军的一员猛将,作战勇猛无比,在军中威望颇高,他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如今却得不到李密的重视和应有的待遇,这让他怎能不气愤。
贾闰甫、徐茂公等一众忠诚而明智的大臣,多次诚恳地劝说李密,希望他能够以大局为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以挽回瓦岗军日益涣散的局面。贾闰甫言辞恳切地说道:“主公,如今将士们心生不满,若不及时安抚,恐生变故。我们应当以将士们的利益为重,方能稳定军心,成就大业。”徐茂公也忧心忡忡地进谏:“主公,军心乃军队之根本,如今军心不稳,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还望主公能够听取忠言,做出改变。”然而,李密此时已被骄傲蒙蔽了双眼,他坚定地认为这些众将如今已渐渐有了骄兵悍将的态势,不再听从他们的忠言劝谏。他对贾闰甫和徐茂公的话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自此,李密开始逐渐疏远徐茂公等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并肩谋划的战略智囊。更为离谱的是,他反而对贪财的邴元真言听计从起来。此时的李密,心思已然完全偏向了个人的私欲,他脑子里已经开始计划着要积攒一笔巨资,用作日后入主洛阳后修建宫廷的花费。在面对将士们对合理待遇的需求时,他却将这一切当作暂时可以忍受的艰难,满心以为等最终取得胜利之后,便可以给予大家无比丰厚的封赏和犒劳。他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却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机正在一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