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裹挟了守城的部队,将那些刚刚还在为守卫县城而奋战的士兵,全都纳入了自己的麾下。同时,他们还抢夺了县城内堆积如山的粮食,准备以此为资本,继续他们的征途。李密声称要向南去投王世充,似乎给所有人一个合理的解释。可这一切,都只是他为了实现自己野心的一次伪装罢了,他的真实目的,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右翊卫将军史万宝此时正镇守着熊州,当他听闻李密反叛的消息后,心中不禁有些忧虑。他深知李密的厉害,也明白此次叛乱的严重性,便对行军总管盛彦师说道:“李密是个异常骁勇的贼寇,如今又有了王伯当在他身边辅佐。如今他已然决意反叛,此人性子残暴且诡计多端,估计咱们这仗不好抵挡啊!”史万宝的脸上满是担忧之色,眉头紧锁,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盛彦师听后,却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自信地说道:“请您给我数千兵力,我必枭其首!”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仿佛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语气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史万宝听了盛彦师的话,心中有些怀疑,又有些好奇,便问道:“你有何良策可行?”他紧紧盯着盛彦师,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盛彦师却神秘地一笑,卖起了关子,说道:“兵法尚诈,现在不是时候,不可说给你听。”他深知,在事情未成之前,多说无益,唯有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出其不意,一举击败敌人。史万宝见他如此说,也不便再多问,便按照盛彦师的要求,拨了七八千人马给他。
盛彦师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众人翻过熊耳山南,寻找着最佳的战略位置。当他们到达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后,盛彦师果断地下令占据要道。他深知,这一片要道是李密兵马进出的必经之路,只要占据了此处,便如同扼住了敌人的咽喉。盛彦师又细心地安排,命令弓弩手占据了道路两边的制高点。那些弓弩手们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充满了警惕。他们手持弓弩,严阵以待,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准备在敌人出现的那一刻,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刀斧手和盾牌手则埋伏在溪谷中。他们悄无声息地隐藏在山谷的阴影之中,犹如隐藏在黑暗中的猎豹,等待着猎物的出现。盾牌手们紧紧握着盾牌,刀斧手们则将武器放在身侧,随时准备冲出去厮杀。
盛彦师再次号令众人:“等到贼人半渡时,大家立即突然发起攻击。”这一声令下,众将士们心中都充满了斗志与信心,仿佛胜利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他们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在李密带兵过来的路上,就听有人问盛彦师:“听说李密欲向洛州去投奔王世充,而您却带着部队入了山,这是为何呀?”那人满脸疑惑,眼中充满了不解。盛彦师目光坚定,不慌不忙地说道:“李密声言向洛,实则欲出人不意,向襄城逃去投奔他的旧部张善相。这李密心机深沉,他不过是故意放出这个假消息,想以此来迷惑我们。若贼兵入谷口,我们带兵自后面追击,山路险隘,我们无法展开兵力。到时候他们一人殿后,我们就拿他们没办法了。现在我们先入谷埋伏,出其不意,必可擒他!”盛彦师的分析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服。
果然,正如盛彦师所料,李密带兵来到这儿,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暗自得意。他心想只要渡过此溪,那么剩下的路就畅通无阻了,余下的烦恼就不足为虑了。于是,他便率兵缓缓前行,想要顺利渡过溪流。而此时,李密和他的兵马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悄然降临。他们拥众徐行,毫无防备地渡过了溪流,半渡之际,盛彦师看准时机,率领着早已埋伏好的将士们突然发动袭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这天地都震碎。李密部众们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首尾两端被切断,彼此无法相救。那如潮水般的攻击如同汹涌的海浪,将他们淹没。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场面一片混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盛彦师见时机成熟,便大张旗鼓地指挥部队掩杀过去。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手中的武器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在盛彦师的指挥下,李密与王伯当不幸被斩杀,他们的生命在这场战斗中画上了句号。盛彦师将他们的首级送去了长安,向李渊展示自己的胜利成果。李渊看着那两颗首级,心中感慨万千,既为除去了一个心腹大患而感到欣慰,又对盛彦师的出色表现赞赏有加。
徐茂公得知李密被诛杀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悲痛与愤怒。他想起曾经与李密的往昔岁月,那些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他们一起出生入死,共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上表请求李渊容许他收葬故主。对于徐茂公的请求,李渊思索一番之后,下诏允许了。李密既然已经死了,李渊为了安抚那些投奔过来的瓦岗军心中,便也需要做出一些姿态,以表明自己的宽容与仁慈。所以,他算是顺水推舟地卖了徐茂公一个人情,既让自己在瓦岗军众人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又让徐茂公感受到了自己的恩赐。
徐茂公怀着无比的悲痛与敬意,穿着重孝,与从前的僚属旧臣将士们一同隆重地把李密安葬于黎山之南。那坟高七仞,仿佛是李密曾经辉煌的象征。在这安葬的过程中,徐茂公心中满是对故人的思念与惋惜,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都为他停滞。他亲手将一抔抔黄土洒在墓上,泪水不停地滴落在泥土中,浸湿了那片土地。朝野上下听说此事后,无不深深赞叹他的忠义。人们纷纷传颂着徐茂公的故事,认为他在这一乱世之中,还能坚守自己的这份忠诚,实属难得。李渊更是高度赞扬他是位“纯臣”,认为徐茂公的行为完全符合了一个臣子应有的忠诚与道义,为天下臣子树立了一个榜样。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大谋谋天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