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拓跋氏手中,其麾下拥有数千铁鹞子,以及数万擒生军常备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的镇戍军体系。
野利部落正是其中实力靠前的大部落,拥有八万部落民和三万奴隶。
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征税和垄断贸易,同时通过俘虏奴隶从事农耕、手工业和采矿,间接支撑军事开支。
军事上则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
15至60岁男子必须自备武器马匹参军
部落首领即军事指挥官
掠夺的财富和土地按战功分配
以战养战的生存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周边蛮族能以不足大魏几十分之一的人口,动员出规模相当的军队。
不过这套制度在中央集权国家根本行不通——分分钟就会导致藩镇割据。
野利吉看着眼前集结的部队,豪情万丈。
他此次征召了四千部落精锐。
虽说野利部落号称能动员四万大军,但真正能打仗的只有四分之一,其余都是老弱病残。
站在最前排的三百铁甲士兵是他的王牌:
身着西羌特制的冷锻铁甲
都是部落贵族子弟和野利家血亲
铁盔上装饰着兽毛和翎羽
这里有个反常识的事实:西羌的锻造技术相当先进。
他们的甲胄比大魏的布面铁甲更坚固,东狄也是如此。
这些蛮夷虽然科技点得少,但全点在了战争科技上,武器装备丝毫不逊色于大魏。
当然,和张克的乌兹钢装备还是没法比。
张克之所以选择搞乌兹钢而非高碳钢,正是因为但凡技术升级,泄露只是时间问题;
而乌兹钢的核心在于原材料。
即便敌人拿到技术,没有原材料也是白搭。
就在野利吉检阅部队时,谋士李邦带着几个衣着华贵的商人走来。
这些人有的穿着西羌服饰,有的则是中原打扮,让野利吉有些诧异。
"这几位是?"
野利吉疑惑地问道。
李邦恭敬地回答:
"首领,这几位是常年往来于张家堡和我们领地的大商人,他们的商队对山林堡一带的路况了如指掌。"
野利吉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还是军师你想得周到。"
李邦立即送上马屁:"哪里哪里,首领日理万机,这些小事自然无暇顾及。"
"哈哈哈,很好很好!"
野利吉开怀大笑,随即对商人们许诺:"这次若是立了功,我定重重有赏!"
...............................
"呜——"
低沉的牛角号声响彻营地,野利吉大步踏上祭台。
他手中的弯刀在阳光下闪过一道寒光,手起刀落,白羊的头颅滚落在地。
滚烫的羊血喷溅进酒坛,将清澈的酒液染得猩红。
"大魏抢我土地!杀我子民!断我商路!"
野利吉端起血酒,狼一般的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士兵,"今日,我们要让他们用血来还!"
"还!"
"还!"
"还!"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野利吉满意地看着沸腾的人群;
继续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