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 生长
在肉汤中 S 型菌株呈均匀混浊,管底有
粘性沉淀,液面管壁有菌环
在营养琼脂上 形成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
明,灰白色菌落,直径约 2—3mm
麦康凯琼脂 形成红色菌落
伊红美蓝琼脂(重要) 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
绵羊血平板 一些致病性菌株呈β溶血
沙门氏菌无色
(3)生化特性
①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②大多数菌株可迅速发酵乳糖
③大肠杆菌 IMViC 试验呈“+ +--” 沙门氏菌“- + - + ”
吲哚(I) 甲基红(M) VP(Vi) 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
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之为 IMViC 试验。
(4)抗原及血清型
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 O、K 和 H 三种,它们是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有人认为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可高达数万种,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O 抗原
①为脂多糖,S 型菌的一种耐热菌体抗原,已确定大肠杆菌 O 抗原 173 种。
②抗原特性决定于 LPS 的特异多糖侧链的结构。
③当 S 型菌体丢失该部分结构时,即变成 R 型菌,O 抗原也随之丢失。这种菌株无法作分型鉴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④每个菌株只含有一种 O 抗原,其种类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可用单因子抗 O 血清做玻璃板或试管凝集试验鉴定之。
(沙门氏菌:一对多)
K 抗原
①菌体表面的一种热不稳定抗原,多存在于荚膜中个别位于菌毛中,又称为表面抗原或 Vi 抗原。
②具有 K 抗原的菌株不会被其相应的 O 血清凝集,称为 O 不凝集性。
③在 80 种 K 抗原中,除 K88 和 K99 是两种蛋白质 K 抗原外,其余均属多糖 K 抗原。
④根据耐热性不同,K 抗原又分成 L、A 和 B 三型,其中 L、B 不耐热。一个菌落可含 1~2 种不同 K 抗原,也有无 K 抗原的菌株。
H 抗原
①是一类不耐热的鞭毛蛋白抗原,有 56 种。加热至 80℃或经乙醇处理后即可破坏其抗原性。
②每一有动力的菌株仅含有一种 H 抗原。无鞭毛菌株或丢失鞭毛的变种则不含 H 抗原。
③H 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凝集抗体。
大肠杆菌血清型表示法:
①根据对大肠杆菌抗原的鉴定,可用 O:K:H 排列表示其血清型。
②如 O8:K23(L):H19,即表示该菌具有O 抗原 8,L 型 K 抗原 23,H 抗原为 19。
③对致人畜腹泻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除含酸性多糖 K 抗原外,还含有蛋白质性黏附素抗原。这类菌株黏附素抗原应并列写于酸性多糖 K 抗原之后。如 O8:K87,K88:H19中 K88即为黏附素抗原 F4。
抵抗力
①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min 或 60℃加热 15min 仍有部分细菌存活。
②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
③胆盐、煌绿染料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④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 R 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2.大肠杆菌致病性
①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
②少数为病原性大肠杆菌
③根据毒力因子与发病机理的不同分为:
(1)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2)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2.1 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PEC)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HEC)
肠聚集型大肠杆菌(EAEC)(导致炎症性腹泻)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EIEC)(导致炎症性腹泻)
弥散黏附型大肠杆菌(DAEC)
2.2 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①败血性大肠杆菌(SEPEC)
②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
③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
喜欢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请大家收藏: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